第A16版:微博日报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特别报道/速读

第A3版
学生长跑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南style不算潮那些年,长沙人都会跳
——追忆那个时代的长沙舞厅
记者 蔡物我

    乐在今宵,舞厅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舞艺不精只能男生和男生一起练习了。

    当年表哥邂逅表嫂的东方舞厅,现在成了台球室。

    ■记者 蔡物我

    @牛卯卯:我6岁的小侄女也会跳“骑马舞”了!上了年纪的表哥不解:各冇得技术含量的舞哦该各红啰?我们那时候跳的比各难得多!表哥好得意:说到跳舞啊,再火也火不过我们那个时候啰!于是他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那些年,属于他和整个长沙舞厅的“光辉岁月”。原来长沙舞厅曾经这么火?90后滴我还真滴不晓得!

    舞时代·80年代

    记忆开端

    1979年,改革开放第一年。这年的除夕夜,消失多年的交谊舞第一次出现在人民大会堂的联欢会上。在那个国家级别的大型舞会上,人们嗅到了“舞禁初开”的味道。之后,民间舞会潜行了有一年多,到了1980年6月,时风陡转:公安部和文化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取缔营业性舞会和公共场所自发舞会的通知》,群众跳舞的热情降至冰点。这个冰封期持续到1984年,新政策下来,对舞厅改禁为限,从此划开了中国娱乐业封冻的冰面。

    而作为现今中国娱乐业龙头的长沙,当时对于娱乐潮流的敏锐嗅觉就已经领先全国。同年,古城长沙就出现了全市首家正式舞会,舞会地点在府后街街道办事处5楼礼堂。而第一家被批准的舞厅则出现在当时的清水塘革命纪念地(今天的长沙市博物馆)。

    故事

    舞厅还有监督员“棒打鸳鸯”

    62岁的张爹从年轻时候开始就是个舞迷,对长沙舞厅业的发展很有发言权。他回忆说:“那一年,几乎每天晚上都有少量市民聚集在五一广场中央的毛主席诗词牌附近跳舞。但聚集的人群影响了交通,造成了不少安全隐患。好在区文化局会主动组织舞会,那应该就是长沙舞厅的雏形。”

    张爹还是个摄影迷,但是当他第一次带相机去舞厅的时候却被拦在了外面。“当时舞厅算绝对的新鲜事物,大家的思想都很保守,现在想起来会觉得可笑。”张爹还告诉我,当时有专门的文化专干在舞池里做监督员。跳舞的男男女女在身体上不能有过多接触。如果有人敢越“雷池”一步,文化专干们就立马上前“棒打鸳鸯”,提醒他们要注意距离。

    舞时代·90年代

    全民舞动

    到了1992年,较大规模的舞厅娱乐场所开始取代简陋的露天舞会。舞厅开始升级换代,更加正规化、专业化。一部分舞厅渐渐转型为高档歌舞厅,生意火爆,“银天”、“娱乐”、“大华”、“湘宾”等都是传统高档豪华舞厅。尽管如此,舞厅平民化的趋势似乎更猛烈。大型单位工厂以及高校舞厅的兴起就更能说明当时舞厅业的火爆程度。

    故事

    带着盒饭进去,一玩就是一天

    表哥说他一个朋友在大学期间自己请了个乐队,在学校里定期开办舞会,门票1角5分钱一张,常常爆棚,火爆程度可见一斑。据说很多人带着盒饭进去,一玩就是一整天。

    这个经营过校园舞厅的朋友还向我介绍道:“一开始舞厅里以播放中国民歌为主,到了90年代,像邓丽君的歌以及《恋曲1990》、《滚滚红尘》这样的港台流行歌曲渐渐取代了中国民歌。”

    “只为遇到一个心仪的姑娘”

    表哥和表嫂就是在一个叫“东方舞厅”的地方认识的。据表哥介绍,80年代舞池里主动请女生跳舞成功率是很高的,新鲜感促使着女生们不忍拒绝鼓起勇气的男士。

    到了90年代女生们开始挑剔了,她们开始凑在一起看男生长相,如果不帅的话她们就会以“对不起,我很累”来回绝邀请他们跳舞的男生。像表哥这样的大学男生也喜欢一个晚上辗转几个舞厅,“只为遇到一个心仪的姑娘。”

    舞时代·21世纪

    重回户外

    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长沙休闲娱乐活动呈现多元化,KTV、歌厅、酒吧等持续对舞厅形成巨大冲击,舞厅所占市场份额越来越小。如今大家对休闲娱乐有了更多的选择方式,而以中老年为主的舞友们更喜欢在户外跳舞,交谊舞变成了健身、减肥的方式。舞厅文化的逐渐消逝又孕育了新的广场舞文化,这应该就是对交谊舞形式上新的传承吧。

    是啊,岁月见证变迁,舞厅虽然过气,可热爱舞蹈的热情和故事,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舞档案

    那些年的“名厅”

    最火爆时长沙到底有多少大众化的舞厅?粗略估计,市区内,包括各大宾馆、酒店及企事业单位举办的营业性舞厅,应不下100多个。其中在“舞友”中稍有名气的有:火车站一带的“白沙”、“科星”;东塘的“百花” 、“龙美”(大华宾馆);五一路沿线的“金轮”、“银天”、“耶利亚”(铁路文化宫)、“东方”(为区别于展览馆内的“东方”,舞友们称此处为“小东方”);贺龙体育馆内的“贺龙” ;红旗区内的“美人鱼”;花鼓剧团内的“恰恰”以及文艺路口的“娱乐中心”;还有几个大宾馆内的舞厅像“枫林”、“湘宾”等等,都是舞友们喜好而常去的地方。

    互动

    各位读者对那个舞厅时代有什么故事或者老照片吗?欢迎上新浪、腾讯微博@三湘都市报 或者微信加 920170053 三湘都市报 为好友参与我们的互动~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特别报道/速读
   第A3版:学生长跑
   第A4版:深山求药
   第A5版:冬雾锁路
   第A6版:都市·公共
   第A7版:都市·公共
   第A8版:民生调查
   第A9版:热线新闻
   第A10版:中国·重点
   第A11版:中国·文摘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世界·视点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世界·视点
   第A16版:微博日报
   第A17版:财经·消费
   第A18版:财经·纵览
   第A19版:财经·操盘
   第A20版:财经·公司
   第A21版: 财经·专题
   第A22版:文娱·看点
   第A23版:体育·看台
   第A24版:教育周刊
江南style不算潮那些年,长沙人都会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