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特别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特别关注

第A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2年11月1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护理比医疗更重要 家人与社会的关爱最重要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父母老成了“孩子”
走进长沙失智老人的生命港湾
文/记者 李婷 通讯员 蒋红霞

    自强的老人拒绝了记者推轮椅的请求,虽然只有一只脚能活动,但她不喜欢依靠别人,总是自己用脚撑地、让轮椅后退着行走。

    贰 他们渴望关爱

    像黄娭毑一样的失智老人,或躺在床上已不能动弹,或将儿子认作“舅舅”,糊涂到不知道怎么吃饭。但家人和家人的关爱依然是他们最在乎最需要的;或许飞驰的世界已经把他们抛下,残存的智力和记忆,容不下更多人和事,但他们依然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新鲜的人事。

    “年轻人,有活力,我喜欢他们来”

    76岁的肖奶奶是黄娭毑的室友。经常被晚上“超活泼好动”的黄娭毑搅得睡不成觉。医生朱霞东说,在封闭病房,肖奶奶是最清醒的病人了。

    记者进门时,肖奶奶正在做电疗(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可刺激神经肌肉、止痛)。“上午做40分钟,晚上再做40分钟。”护工覃芳说。床头摆着一本《人活百岁不是梦》,做电疗就是书中写到的。床头还放着一摞杂志,有《知音》、《家庭》等等。她戴着老花镜,半天看一段,看过又忘记,但肖奶奶觉得,“让脑子动动总是好的,不然更加老年痴呆了。”

    肖奶奶一天的生活单调而无趣。6点起床,自己刷牙洗脸,再去黄娭毑“躲猫猫”的内花园做操。“大清早就去,我一个人做,做一个钟头左右。”虽然覃芳说肖娭毑的做操就是伸展下四肢,不过肖娭毑很自豪,“我还能动一动”。她的病友,有的在床上躺一整天,有的在走廊中木讷地坐一天。

    覃芳说,肖奶奶是最让她省心的病人,可以自己洗脸、吃饭、洗澡。她护理的其他病人“经常就在床上大小便,饭要打成流质,吃上个把钟头,还要给他们洗澡换衣服。”

    洗澡,是肖奶奶的“人生大事”。下午两点开始洗,洗上一两个钟头。“夏天天热,我很怕她在里面闷到,好危险的。跟她说不要洗那么久,肖娭毑总是不听。”覃芳很无奈。有时候,要给同房间的黄娭毑洗澡了,得在门外催促肖奶奶好几回。

    失智老人习惯收藏东西。有一次,亲戚送了一盒红烧肉,放得已经发霉了,肖奶奶还坚持要吃。覃芳怕老人吃了生病,但怎么也劝不下,叫来医生护士好说歹说,肖娭毑才同意把发霉的红烧肉扔掉。

    肖奶奶说,医生护士们很忙,病友们“有的不清楚,记忆力不好啊,没什么可聊的。偶尔聊上一两句,都是不开心的”。所以她很喜欢志愿者来看她,“年轻人,有活力,我喜欢他们来,能听听他们的学习、生活”。

    失智空巢老人,家人的关爱最重要

    逮住这个少有的、可对话的老人,记者和肖奶奶聊起来。

    “您有什么心愿呢?”

    “我女儿一年回来一次。我女婿的姐姐经常来看看我。在柳州的侄子、双峰的妹妹有时也打打电话。我还有4个弟弟1个妹妹,他们一年也来一次吧。”肖奶奶有点答不对题。

    “您自己想出去走一走吧?”

    “当然!”老奶奶难见的迅速坚定。以前护工清闲一些时,也常带她在封闭病房外走走。

    “平时一个人会想些什么吗?”

    “想小孩啊,想想他们啊。”老人低下头,神色有些黯然。

    肖奶奶的女儿1998年就去了美国。四年前她和老伴一起来老年呵护中心。去年4月老伴去世了,她的生活更孤单。谈起女儿,她说:“我女儿对我很好,她给钱叫我女婿的姐姐经常买东西给我。你看,我脚上的皮鞋就是她从美国买回来的。”

    像肖奶奶这样的失智的空巢老人,在老年呵护中心有很多。子女不在身边,没人照料,老人们在这里至少可以得到照顾和护理,护工照顾他们的生活,医生护士进行医疗、护理。虽然医护人员给了老人关爱,但是家人的关爱对他们依然很重要。

    医生田丰告诉记者,好多重度的病人,对医护人员可能没什么感觉,但是家属来了,他会有明显的情感变化。“虽然叫不出名字,也不知道你是他什么人,但是他一看到你,就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平常不怎么说话的,可能就微笑,可能指着家人给我们看,向我们示意这个是他的亲人。平常不怎么吃饭,要很霸蛮才吃,要吃一两个小时,但家属来了,就吃得很顺利。”

    无法回避的死亡命题

    死亡,对于这里的老人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对于还没完全失去意识的老人,老伴的离去或许比自己的离开更痛苦、更难以接受。浑噩的黄娭毑至今不知道,她念叨的“老张”已经和她天人相隔。

    23岁的年轻护士贺妮说,她看到过“那种撕心裂肺的痛”。一对同住在这里的老人,老公公先过世了,“娭毑整个人都崩溃了”。这娭毑平时相当乐观,总是笑呵呵的,“我们总是叫她疯子娭毑,她也不介意。”对他们来说,世界已经很脆弱,如果唯一的依傍也不在了,世界真的就塌了。

    从封闭病房出来时,记者看见一位驼着背、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她从走廊另一边扶墙慢慢走过来,边哭边走,以袖拭泪,衣已经湿了一片。

    这位老奶奶的老伴刚刚去世,她还没有从伤痛中走出来。记者怎么劝也劝不住。她一边哭一边不断对记者说:“我家老头好作孽啊!17岁就去当兵,穿着草鞋从山西走路到昆明……”她为老伴苦难的一生难过,也担忧自己的未来“我一个人可怎么活”。

    叁  护理比医疗更重要

    阿尔兹海默症像一个深沉的泥沼,一旦陷入其中,只能随之泥沙俱下,最好的情形也就是控制病情不让其恶化。没有药可以治愈。中、晚期的病人,送到这里来,医生、护士更多能做的是精心的护理;通过护理,预防褥疮、肺部感染、糖尿病等容易出现的并发症。

    对于失智老人,护理比医疗更重要

    对待像黄娭毑这样的失智老人,精心的护理比治疗还要重要。

    老年科主任朱霞东医生告诉记者,老年痴呆症迄今还没有很好的药物可以治疗。我们只能通过治疗护理去减缓这个过程。

    送到这里的病人,“刚来时话有点多,喜欢纠缠医务人员。后期就伴有精神症状,可能觉得别人讲他的坏话。再到后期大小便失禁,需要护工、护士去关爱他,用导尿管导尿。”如果护理得好,病人病情的加重会减缓。如果一个人在家里,没有人护理,病人衰退得更快。

    因为记忆力下降,行动能力和分辨力退化,失智老人容易摔伤、发生意外。“特别是摔伤,老人容易骨折,下肢一骨折就得在床上躺上两三个月,身体机能退化得更快。”朱霞东医生说,护工和医护人员在这方面会要特别留心。

    对于失智老人,并发症是很可怕的威胁。长期卧床容易生褥疮,痰咳不出来容易引起肺部感染,还有糖尿病等。预防并发症,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护工每天都要给老人擦洗身子,不能正常排泄的,医护人员会用导尿管等帮助老人。

    护士长朱树桃已经在护士岗位干了18年,也是老年呵护中心最早的一批护士。她觉得对于失智老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生活环境。对于老人的病态行为,到处乱走、晚上不睡、撕扯穿在身上的衣服,家人通常都不理解。

    “我家里有个亲戚,七八十岁了,老是去开关门。家里人就觉得好讨嫌的。他为什么老是要去做这些事,很不能理解。”朱树桃说,“这是他退化的行为,行为紊乱,老人其实很失落。老年痴呆会有这样一些表现,如果有这个疾病的相关知识,就能接受这些行为,也能更好地照料老人。当早期老人记忆力下降,行为紊乱时,如果以为人老了就这样子,或者嫌弃、讨厌他,老人的病会恶化得更快。”

    朱树桃说,由于家人往往错失了早期信号,送到这里来的老人一般都是中晚期了。

    一千万阿尔兹海默症老人,需要更多养、医结合的养老机构

    2003年老年呵护中心成立时,只有一个病室。朱霞东介绍,现在增加到三个病室,刚装修好的第四病室马上要开张。现在老年呵护中心在住的有560多位老人。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截至2010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随着老龄人口比例的增加,老年化社会的逼近,阿尔兹海默症、血管性痴呆等问题日益严峻。10月14日,本报“健康中国人”栏目专题报道老年人精神健康问题,我国目前确诊的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已经有一千万。这些失智老人的医疗、护理问题不容忽视。

    记者从长沙市民政局福利处了解到,像长沙市第三福利院老年呵护中心这样的医护、养老相结合的公办养老机构只有4家,老年呵护中心这样专业的养老资源更紧张。“老有所养”,对于失智老人这个群体来说更难。

    朱霞东医生还有一个忧虑,“现在住在这里的老人,一般有三四个子女,等到我们老了,一个子女要负担4个甚至6个老人,很不容易,如果失能失智,压力、负担更是沉重。”

    护士长朱树桃也有自己的思考。“我们要向社区、家庭普及老年痴呆症(阿尔兹海默症)知识。社区可以给早期的失智老人提供一些照顾,白天社区可以集中照顾老人,晚上接回家,像幼儿园一样。”

    她更希望,“政府可以多开办一些像我们这里这样的养和医相结合的养老机构”。

    ■文/记者 李婷  通讯员 蒋红霞    图/实习生 李健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特别关注
   第A3版:特别关注
   第A4版:特别关注
   第A5版:讲坛
   第A6版:调查
   第A7版:调查
   第A8版:广告
   第A9版:2012·健康中国人
   第A10版: 2012·健康中国人
   第A11版:2012·健康中国人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 杂志地图
   第A14版:新知
   第A15版:面孔
   第A16版:广告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父母老成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