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正在展开一场急速向上之旅。
1972年10月1日,湘江之上第一座属于长沙的桥梁,以“独立寒秋”伟岸气势,让河东到河西的陆上联通成为现实。而今,40岁的橘子洲大桥,依然是每个周末满天灿烂烟火的最佳观赏点。从全国汇聚而来的大学城学子们,在多年之后,想必仍能够时常回忆起这座桥。
另一方面,过了青春期的橘子洲大桥,在当下的汽车生活时代里,早已成为无法绕开的“堵”点。于是,猴子石大桥、银盆岭大桥、三汊矶大桥、营盘路隧道……一座座桥梁隧道,不断打破长沙的东西壁垒。跨跃湘江的桥梁、穿透江底的隧道布阵,代表着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速度,也一次次打破人们对长沙发展天空的想象:长沙,真的需要这么多桥吗?
答案是肯定的。福元路大桥,本月20日,主体通车。在地理和空间意义上,它为长沙的城市合理循行,再次标上壮丽注脚。这是又一次改变城市格局的波澜壮举。
“珍藏河东,再造河西。”大河西先导区相关部门的一位朋友,对福元路大桥的通车,给出这样一个诗意而贴切的解读。正是在一座座大桥的强力拉动下,长沙“东强西弱”格局早已是昨日黄花之景,“东成西就”、“东市西文”、“东商西居”,才是今日华彩故事。
辽阔湘江之上,为我们所呈现的已是“二十四桥明月夜,人在苍龙背上行”的盛世之景。■文/邵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