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特别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特别关注

第A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2年10月2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3年8考编制失败仍不放弃 另辟蹊径自主创业当上猪倌
29万大学生村官走向何方:
挤进体制还是走出体制?
大学生村官三年选聘期满后的再就业,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10月22日,长沙市望城区东城镇苏蓼村,村官彭博在稻田里忙碌。                实习生 何佳乐 陈俊筱 记者 李丹 摄

    2013年国家公务员报名刚刚截止,对很多大学生村官来说,这是一件大事,3年内已经考了8次编制的长沙县大学生村官熊美,又一次报了名。

    自2008年国家全面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以来,很多充满激情的大学生走上基层岗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岗的大学生村官已达29万人。

    3年一道坎,大学生村官在选聘期满后,再度面临重新择业的问题。尽管2013年的“国家公务员招考”继续加大了对大学生村官等基层人员的招录倾斜力度,但1417个职位远难满足需求。大学生村官的出路已然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大学生村官究竟在做些什么?面对未来,他们正谋求什么样的出路?近日,本报记者走进湖南大学生村官群体,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

    记者手记

    如果走出体制,也能海阔天空

    大学生村官,他们中的多数人曾经被称之为天之骄子。而今,他们回到农村,下到最基层,正接受着一项被称为“新上山下乡”运动的洗礼。

    城乡血脉相连,城市反哺农村,大学生村官是最直接的践行者。渐渐空心化的农村需要他们输入新知识、带去新视野,他们也用青春与激情,在田野乡间书写着自己的人生。正如村官张家铭说,他的“身上流着农村的血”。

    但毋庸讳言,大学生村官在三年选聘期满后的再就业问题,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虽然针对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难题,政府也在不断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为其开拓就业渠道,但除了政策扶持,更重要的,是要改善年轻人的就业环境和创业环境。 29万大学生村官挤进体制还是走出体制的选择题,不仅折射了数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现象,更提醒人们,大力改善年轻人的创业环境,激发这个最具活力群体的创业激情与兴趣,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大学生村官彭博当起了“猪倌”,走上自主创业之路,显得尤为可贵。挤进体制并非村官的唯一出路,自主创业的彭博虽然要承担更多的风险,但他不仅能发挥所长,甚至可以带动一个乡村的产业发展。怎样为彭博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给予实实在在的帮助而不是让他们的创业热情遭遇多重打击甚至被击溃,值得深思。当人们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体制后也能海阔天空,一种良性的就业指向、良好的创业氛围才能慢慢形成。

    ■记者  王铭俊

    壹 村官梦

    湖南洪江的小伙子张家铭最开始当上村官时,并不被亲友看好,但他很坚定。他说:“农村是生我育我的地方,我的身上流的是农村的血。”他想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家乡、改变农村。一年多的时间,他的工作小有成就,一句“小张你回来了啊”的问候,就让他感觉格外温暖,这些都坚定了他扎根农村的决心。

    看到家乡和沿海的差距,他决定回到农村去

    2010年7月,张家铭从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在沿海就业。在那工作的半年时间里,他借着出差的机会目睹了沿海农村的繁华、富有和人才济济。想到家乡和沿海农村的差距,想到越来越多的人才往沿海挤,一个念头在他心里越来越明确——他要回到家乡农村去。

    于是,张家铭辞职回乡考取了村官。可这一考,考来了父母的责怪,“我养你那么多年,供你考大学就是想你跳出农门,好好地在城市找份工作,你却又回到了农村……”相恋5年的女朋友也因此和他分了手。但是,张家铭还是选择来到怀化市辰溪县桥头溪乡梅洲村做起了一名村官,他说:“农村是生我育我的地方,我的身上流的是农村的血。”

    张家铭的到来,一开始也不被梅洲村的一些村民看好。初来梅洲村的张家铭看到随处倾倒的垃圾,提出采用“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模式”整治农村环境,有村民不以为然:“你一个大学生,放着城市好好的工作不要,来到我梅洲搞什么垃圾分类,瞎费什么劲。几十年来,我们垃圾倒河边,一涨洪水冲走,干干净净,日子过得挺好的。你那么肯干,去拉项目找资金把村口大桥护栏给修好,除掉安全隐患,梅洲人会感谢你的……”

    想想这半年来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农村奋斗,想想自己尴尬的身份,还有各种人的不理解,一种莫名的挫败感油然而生,感到憋屈的张家铭在大溪前哭了……

    长沙都难做到的垃圾分类,怀化的乡里做到了

    现在的梅洲村大桥下,溪水清可见底,幢幢小洋楼辉映在秋日的余晖里,静谧而祥和。而两年以前,这里还是个臭气熏天的垃圾场。这些改变与张家铭的坚持有很大关系。

    按照传统的垃圾处理模式,垃圾临时存放点集中于居民区,影响村容,臭气熏天。而一台垃圾转运车就得40多万,村里根本负担不起。但如果将垃圾堆放场所与生活区分离,进行分类处理,不仅能杜绝垃圾堆放腐败后对居住区环境的影响,还能变废为宝,实现垃圾资源的循环利用。这一切的成本才3万多。因此,张家铭坚持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垃圾分类,长沙都做不到,你怀化的乡里凭什么做得到?你做的越多,错的越多!”大学生村官进村,一带不来项目,二带不来资金,村民很难相信,也很难支持。张家铭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巧干加蛮干。

    村上的补充款不够,张家铭自掏腰包贴了14000元钱,引进保洁员。为做好村民的意识培训,张家铭每天跟着保洁员一起收集垃圾,对村民进行现场指导。村民分不清可回收类和不可回收类,张家铭根据各类垃圾的特性,让村民按照可沤肥的和其他的来分类,村民一下就懂了。保洁员再将村民回收的垃圾拉到清洁站进行分开存放、分类处理,效果十分显著。

    大桥有了护栏,广场舞代替了麻将

    梅洲村有座十几米高的大桥,没有护栏,是全村人的心头病,村里向上头申请经费连续四年无果。梅洲村的环境治理模式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借着领导来调研之机,张家铭直接把领导请到了桥上,大胆地提出了大桥护栏项目申请,经多方走动,他终于获得了7万元的资金援助。

    梅洲村是一个“夫工女耕”、“子工父农”的村落,这里的赌博一度猖獗,往往在外务工的亲属把钱一寄回来,留守在村的妇女一下就全输光了。为此,张家铭叫来了隔壁村的一个大学生女村官,有舞蹈基础的她帮着教梅洲村的妇女跳广场舞,渐渐地,跳舞取代了打麻将,每天晚上7点,村委会的广场上准时响起音乐。

    在跳广场舞的间隙,村民王喜寸对张家铭竖起大拇指:“以前认为小张只是个会指手画脚的书呆子,后来才知道,他除了给我改装过老化的电线线路外,还帮村里面缺乏劳力的村民插秧、收稻谷”。村妇马维娟也插嘴说:“他干起农活来绝对是个好劳力,不比我男人差。”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特别关注
   第A3版:特别关注
   第A4版:2012·健康中国人
   第A5版:2012·健康中国人
   第A6版:2012·健康中国人
   第A7版:调查
   第A8版:访秋
   第A10版:大家
   第A11版:对话
   第A12版: 杂志地图
   第A13版:悅读
   第A14版:百家
   第A15版:讲坛
   第A16版:广告
29万大学生村官走向何方:
挤进体制还是走出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