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阳光朗照在翠绿的群山上,漫山遍野的油茶林沿山起伏绵延,微风吹来,绿浪滚滚,好一片茶林之海!沐浴在秋阳下,一棵棵茶树婷婷玉立,摇曳多姿,绿叶碧翠,果香氤氲,使人不禁想起 “梨花颜色梅花香,生就清容不待妆。独具英姿霜雪里,不同桃李斗春芳”的诗句……
这,就是相继被国家林业局、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全国油茶基地示范县和“中国茶油之都”美誉的邵阳县。
油中珍品,香飘四海。在蜿蜒平坦的国道上,在美如花园的工厂里,一辆辆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的大货车正满载着邵阳县的茶油奔向全国各地。
闻着沁人心脾的油香,望着满眼葱茏的茶山,县委书记蒋耀华兴奋地告诉我们:“全县现有油茶林46.7万亩,年产油茶9300吨,油茶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前茅;发展规模加工企业6家,油茶承包大户367户,一批知名品牌相继进驻北京、上海、广州、长沙等全国大中城市。今年来势更是喜人,油茶籽尚未下树,全国各地的订单就纷至沓来,价高走俏,供不应求。”
■陆益平 陈志强 刘豪健
1
科学决策,打造“中国茶油之都”
油茶树是中国独有的木本食用植物之一,全身是宝,堪称世界的东方神树,栽培历史达两千三百年以上。
“色似黄金香如桂”。历史上,茶油曾经是“皇封御膳”用油,清代雍正皇帝食之赞曰“油茶润如酥,山珍海味难媲美”。 茶油中不含芥酸、胆固醇、黄曲霉素和其它添加剂,而且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远远高于菜油、花生油和豆油,被誉为“东方橄榄”、“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植物油”,成为全世界食用油之瑰宝。
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邵阳县位于湘中偏西南,总面积1996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46.2万亩。地处衡邵盆地西南边缘向西部山地过渡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适宜,雨量丰沛,土壤肥沃,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特别适合油茶产业的发展。
油茶是邵阳县的传统产业,多年来,由于缺乏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和有序管理,一直处于粗放管理、无序生产状态,没有形成整体优势和规模效益,没有形成特色产业。同时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疏于管理,导致大面积的茶林荒芜,杂草丛生,而且平均亩产茶油3公斤左右,产量较低,效益较差。
2006年,邵阳县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高瞻远瞩,果断决策,决心将油茶产业作为全县支柱产业来抓,制定了《邵阳县80万亩油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建设富美“茶油之都”构想,成立了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油茶产业发展办公室,建立了油茶项目扶持机制,落实了专项发展资金,实施了一系列油茶产业化富民战略的优惠政策,举全县之力集中发展油茶产业,以“超常规”的思路谋划油茶产业,以“超常规”的力度扶持油茶产业,以“超常规”的措施发展油茶产业,很快全县上下形成了多元开发的可喜局面和“多轮驱动,多轨运行”的发展态势。
2
多措并举,夯实产业发展之基
为扶持油茶产业的发展壮大,2007年9月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油茶产业的决定》,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站在战略高度,全力服务于油茶产业发展,多想油茶发展之策,多做油茶发展之事,形成发展油茶的强大合力,同时牢牢抓住国家大力扶持发展油茶产业的历史机遇,多措并举,强力推进,全县油茶产业的发展如火如荼。
政策扶持,推动油茶产业发展。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套持续稳定的扶持政策,对集中连片实施油茶低改、造林50亩以上的,验收合格后分别按400元/亩、900元/亩的标准予以补贴;对外来企业落户该县兴办油茶精加工企业的,享受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及奖励办法;对油茶加工型龙头企业收购鲜果时缺资金在银信部门贷款的,按规定的基准利率贴息6个月;对提供优良品种经国家鉴定认可命名的,给予每单株500元的奖励。
多元投入,拉动油茶产业发展。几年来共争取上级各类油茶产业发展资金726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5325万元,吸纳民间资金2600多万元,争取银信资金5000万元,激活企业资金5515万元,推进了油茶林基地建设,促进了粮油加工企业规模化发展。
模式创新,带动油茶产业发展。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创新了油茶产业发展新模式。一是企业租赁模式。油茶企业直接流转农户的林地造林,农户不仅可以从企业得到林地租金,还能就近获得劳务机会。二是大户承包模式。按照“农民出力出山,大户承包出钱,造管风险共担,所得利益共享”的方式组织油茶造林。三是合作开发模式。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由公司投入资金,农民以土地入股,所得收益按股分成。或者农户自发组建农民合作社,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经济实力强的农户以资本入社配股,收益分配由农户与合作社按比例分成。四是产业帮扶模式。利用贫困户“两项制度”扶助资金和产业帮扶资金支持每个贫困人口发展1亩高产油茶林,确保贫困户有一个稳定的增收致富项目。
综合开发,促动油茶产业发展。开展综合验收,助推以林增收。成立了专门的综合验收小组,每年对全县油茶生产乡镇、村、组进行逐一核查,逐块核实,做到客观公正,确保了林农油茶补贴增收;开展品牌创建,助推以质增收。积极创建产业品牌,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牌效应提质增收;开展良种良法,助推以技增收。从育苗、选优、品改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油茶单产和种植效益。引进外地优良油茶品种,建立了2个油茶良种苗木繁育基地。从全国各地挑选了15个优良品种,建立了300亩油茶新品种示范基地。从省林科院引进了9个优良品种,新建了1个高级油茶采穗圃基地;积极开展油茶丰产技术培训,邀请专家教授现场授课,累计办班73期,培训人数达1.3万人,发放技术资料6万余份;开展科学间种,助推以地增收。充分利用新造油茶树蔸80cm以外的林中空地,间种投入少、见效快的藠头、豆类、花生等经济作物,实现了“以短养长”发展油茶产业的目的。全县油茶林共实施林下间种2.1万亩,可创收630万元;开展林下放养,助推以畜增收。全县共实施油茶林下养鸡65处,共养鸡130000多只,可创收195万元。
春风化雨润青山,喜看茶林千重浪。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邵阳县油茶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油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县四大家领导带领下,全县机关干部 “一把锄头一把刀”,纷纷下乡开展良种油茶造林、油茶低产林改造。全县共完成油茶造林5.5万亩,油茶低产林改造8.7万亩。
油茶集约化程度不断增强。全县共完成油茶林土地流转15万多亩,培育油茶种植大户367户;建立1个油茶新品种对比试验基地,面积300亩;新建了1个高级油茶采穗圃基地,面积52亩;建立了2个油茶良种苗木繁育基地,面积60亩。
油茶种植效益不断提高。通过加大油茶低产林改造力度,大力推广优良无系性油茶造林,规范油茶采摘时间和秩序,确保了油茶稳产高产,现平均亩产茶油达到17.3公斤,是2006年的5.6倍。
3
创建品牌,强健产业腾飞之翼
品牌就是旗帜,品牌决定未来。
为了帮助油茶企业做大做强,邵阳县紧紧抓住国家加大扶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大力扶持油茶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大了油茶产业发展项目挤进国家、省投资计划笼子的力度,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进一步助推企业做大规模,做强品牌。同时积极构建销售“绿色通道”,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招引商客,广辟销售市场。在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上宣传展示;在广州、长沙、上海等地批发市场建立了推销“窗口”;组织企业、客户、农民召开恳谈会,及时了解市场信息……目前,全县油茶市场产销两旺。
积极创建产业品牌,县主要领导多次跑国家林业局、中国食品工业办汇报,特邀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赵忠祥为“中国茶油之都”专题片配音,争创油茶“国字”品牌。2009年,该县相继被国家林业局、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冠名为全国油茶基地示范县和“中国茶油之都”二个国字品牌,品牌效益日益彰显,充分利用“中国茶油之都”的品牌优势和油茶资源优势,先后招商引进“长江粮油”、“瑞柏茶油”等6家茶油规模加工企业。同时鼓励支持企业争创名优产品和知名品牌,并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措施。目前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个,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个,涌现出了“茶籽皇”、“宝庆桂芳”、“日日恋”、“蓉峰”等一批精制茶油品牌。
围绕产业抓服务,围绕市场抓品牌。邵阳县油茶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已经形成并逐步拉长、延伸,走上了规模化种植、企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科学发展之路。农民种植油茶的热情空前高涨,油茶企业的经营日益红火,全县有10万余农村人口依靠油茶产业脱贫致富,有6000多名农民从事油茶营销活动,油茶产业已成为邵阳县最具发展前景的“绿色”产业。
邵阳县县长赵湘明信心满满地透露:再过五到十年,邵阳县油茶林标准丰产林将达到80万亩,油茶产业年产值达到13.8亿元。力争油茶产业成为全县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并在全国打出品牌。
东风不负,盛景可待。发展的强音渐起,华彩的乐章来临。我们相信:“中国茶油之都”的明天会更加辉煌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