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1.9%,这是CPI在7月份创下同比1.8%的新低、8月份重回到2%之后,再次下行回到了“1”时代。
CPI指数的下降,并不等于说老百姓会感到物价很低。经济学家梁小民对此分析称,因为目前货币政策的影响,仍会推动物价、尤其是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这种实际生活与统计数据的差异,将伴随着目前的经济形势长期存在。
【数据公布】
9月CPI同比上涨1.9%
国家统计局此次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1.9%;1至9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8%。
梁小民分析称,中国经济增速趋缓与秋收丰收,蔬菜、粮食供应充足是导致CPI增幅重回“一时代”的主要原因。北京领先国际金融资讯公司首席经济师董先安进一步指出,由于蔬菜价格向下的余地已很小,同时猪肉、水产品价格相继展开反弹,预计在未来几个季度内,2%左右的低通胀水平将难以重现。
【业内预测】
四季度经济增速或小幅回升
与此同时,上周末开始陆续发布的9月宏观经济数据带来意外之喜:9月份出口创下单月新高;中秋、国庆大长假旅游业爆棚,拉动消费快速增长……我国经济在低谷中徘徊了数月之后,似乎终于看到了曙光。
然而,9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3.6%,说明现在经济回暖的趋势还不是很明显。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对此预计,四季度经济有望小幅回升,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低增长、低通胀态势。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则认为,目前整个中国经济依然处于低位徘徊的过程。
【生活影响】
年内物价不会大幅反弹
此次经济数据中,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较上月回落1.3%,而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4%,创17个月新高。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此认为,虽然近几个月国内新涨价因素回升以及发达国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操作力度加大等预期增加了未来物价反弹的压力,但受翘尾因素回落、国内生产需求不振、油价可能下调、国内粮价可能平稳、经济增速难以大幅回升等因素影响,预计年内物价不会出现大幅反弹,全年CPI同比增速将在2.8%左右。■记者 潘海涛 实习生 肖璋
降息猜想
降准、降息空间再次打开
CPI涨幅回落,为货币政策提供了更大的调整空间。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向本报记者表示,预计未来还有25个基点的降息空间,央行也会继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注入流动性。
也有不少专家认为,在四季度或有1到2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但降息概率不大。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目前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必要保持一个适度宽松的姿态,他预计四季度仍可能有1到2次的降准。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报告也指出,四季度央行降息可能性不大,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概率较高。■记者 邱玉峰
A股波动
CPI回落对大盘影响偏中性
周一公布的CPI数据重回“1时代”,基本符合市场预期,而市场人士就数据对股市的影响普遍认为较为中性。
开源证券研究所所长田渭东认为,虽然CPI再次回落,但非食品价格在CPI权重占比将近70%,存在隐忧。所以对股市来说,影响中性偏利空。不过,作为A股乐观派的李大霄认为,数据符合预期,随着投资力度的增加,货币政策继续保持适度宽松,经济增速的过快下滑会趋缓,对证券市场起到支持作用。
市场人士观点的分歧,在当天的沪深股指的走势上也有所体现。10月15日,早盘高开低走,全天处在低位震荡格局,接近尾盘时,又出现了一波拉升。■记者 黄文成
记者手记
“看得见的手”须适时伸出
今年以来,虽然CPI同比增速连续下滑,但身边的多数市民都感觉“衣食住行”等多项花费却逆市飘红,节节攀高。分析人士认为,在近期各大国先后推出宽松政策的背景下,后期输入性、成本推动型通胀双因素很可能“再碰头”。
面对市场“看不见的手”持续推涨,政府也须适时伸出“看得见的手”。除了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增加有效供给,防止中间环节“坐地起价”,最重要的莫过于大力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毕竟只有多数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居民消费物价上涨的速度,才不会导致实际消费的萎缩。■记者 潘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