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国庆长假与中秋节相连,时间上的充裕加上高速免费的“利好”让国民出行出现了几乎是有史以来强度最大的“井喷”现象。景点爆棚、高速奇堵,成为了今年长假的关键词,因此而导致的交通秩序问题和旅游乱象也让人感到长假出行如同一次灾难。
自“黄金周”这个概念和假日制度从日本舶来之始,每年的长假便是一次“去来千里万里,疲惫南北东西”地夹杂着“怕”与“爱”的体验。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前提下,由于旅游需求增长与假期设置及景点资源等方面的不成正比,导致长假期间的国内旅行成了令人恐怖的“扎堆看人”活动,远没了亲近山水、怡情赏心的乐趣。据媒体报道,从9月30日开始,这个“黄金周”先后经历了16省24条高速路大拥堵,多处景点旅游人数井喷和垃圾成堆等事件。史上最长“黄金周”俨然变成了史上“最挤周”。一些热门旅游线路和景点不堪重负,出现“海边不见沙唯见人”、“一小时仅移动五米”的不可思议的情景。
汹涌的人流为旅游业注入了强心针,使旅游收入逆势上扬,但拉动内需的背后,却是景区的接待、服务能力不足下的服务质量打折、旅客活受罪,甚至引发暴力事件的沮丧。华山景区因过万旅客滞留而导致游客堵住景区入口并要求退票,而某旅馆因旅客一家九口歇息一个房间而引发店主与旅客发生强烈肢体冲突并致人受伤。但并非只有旅客一肚子委屈,景区也在承受着不可承受之“怕”。长假期间,天安门广场一天清扫出近8吨垃圾;三亚大东海景区3公里海滩更是遍布50吨垃圾;在北京故宫,不少游客在途经故宫正门时总喜欢摸大门门钉,导致门钉金漆脱落;而恭王府前,由于长年累月游人摸“福”字碑求福气,汉白玉已变成青黑色。人群集中、旅行扎堆之下所体现出来的基础设施薄弱、管理水平低下、生态破坏加剧、游客素质不高等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暴露得令人触目惊心。
尽管质量低,但由于假日数量少,所以长假仍然是国人所爱,长达七八天的假期让人们在工作、生活重压之余得以外出踏名山访秀水,在旅游意识日浓且可支配收入频增的条件下,这种在以往看来是奢求的生活方式只能在长假期间得以实现,也就难怪人们像盼过年一样盼望着长假。近些年,包括出境游在内的旅游业的发达,都是由于国人对假期的热爱以及在假日期间的大方消费而支撑起来,“十一”前后热门旅游城市机票价格落差达到了100%至400%,如三亚这些热门的旅行景点,在长假前4天的价格会超过4000元,但长假过后价格仅为1800元左右。通过旅游业拉动内需,在国民收入上涨及日渐热爱出行的现状下,完全实现了当初引进“黄金周”制度的这个初衷。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现在我国人均出游率仅为2次,每次旅游的人均消费为771元,还有很大潜力可挖。”长假是国人所爱,但亦是所怕,若真要继续挖掘旅游消费潜力,恐怕还要在带薪休假、错峰休假制度的落实及其他多个方面下功夫,否则黄金周将永远是“受罪周”。 ■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