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长沙50万电动车车主中的一员;她,长沙一中等超市的店长。他们都来自邵阳,原本陌生,就像两条平行线,但因为电动车,他们有了交集。
9月27日,长沙整治电动车已近一月。本月1日起,长沙电动车纳入机动车管理,他和她的生活被改变,他们也渐行渐远。
活计,躲避
9月1日早上7点,申群水将电动车从客厅中推出来,准备开始一天的活计。位于徳雅路的一条小巷子,上坡,绕进去四个拐弯口,一栋矮小的老式房子里,住着他的一家四口:46岁的老婆李翠英、8岁的儿子申彬浩和两岁的小孙子。孩子们都还在熟睡。申群水轻轻关上了门。
东风路上,像往常一样,依旧是人挤车,车挤人。但他突然发现,平日里一起拉客的伙计们几乎没了踪影,路上每隔500米就有一个戴红帽子、拿着红旗的志愿者。
这时,同是以拉客为生的彭哥窜到他身边,撇下一句:“老申,注意,交警来了。”申从博物馆公交站的后面溜了下去,及时避过了交警的视线。
交警走远后,后面传来一个熟悉的女孩声音:“嘿,走不?”这是他的常客,20岁的唐明珠。她斜着身子坐上了电动车。
同乡,打“的”
住在中南汽车世界的唐明珠每天坐40分钟的136路到博物馆站转704路。可是,东风路上天天堵车,从小就晕车的她每天花5块钱坐电动车到超市上班,比公交车贵3块钱,快15分钟。
时间长了,两人都高兴地发现彼此是老乡。
申来自邵阳隆回,唐来自邵阳武冈。只是申来自农村,唐长在县城。
唐明珠武冈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深圳的一家私立幼儿园。
“深圳的环境太压抑,我喜欢自由一点儿的生活。”一年后,她离开深圳来到了长沙。当然,更因为她认识了一个长沙男孩。
因为有了两个人扶持,她换过几份工作之后,终于决定先在蔡锷路的一个中等超市当店长:“先依托公司积累经验,以后两人自己单独开店。”
牌照,生计
1995年,在隆回老家种地的申群水来到了长沙。“老家的田在山坡上,缺水,养不活一家子,想出来填饱肚子。”
他干过保安,在工地上做过小工,搞过装修。刚开始每天工资10块钱,除了吃饭3块,还可以赚7块,
2000年,老申回老家盖了一栋简单的房子。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要是以后在城里干不下去了,回去会有个落脚的地儿。
可是,他始终没有在这个城市落下脚来。
2009年5月,长沙开始全面禁摩,电动车载客随之兴起,一直在“讨生活”的他开始蠢蠢欲动。当年7月,装修工申群水赶在上牌截止日期前办了牌照——那时他是一个遵守长沙官方规约的人。但一年零四个月以后,花了3080元买的电动车被偷了,随之消失的还有那张珍贵的牌照。按长沙市的要求,2009年9月30日后,未完成登记备案的电动车将不再发放牌照了。
市场上允许卖电动车,交警却不再允许上牌,自己的牌照又被偷了。申不知道如何去平衡这个矛盾。
而此时,老婆已经带着小孙子来到长沙,小儿子正在东风路小学上二年级。当晚,51岁的申群水在出租屋门口抽了一晚上的烟。
最后,他不得不又花了3380元买了一台电动车。
(下转A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