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8版:变化篇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速读

第A3版
新社保卡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2年08月2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农转集合
农业经济开始“向右看齐”
记者 侯小娟

    实现规模化经营后,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效益也呈N倍增长。

    趋利避害是人类天性使然,利益自然也是调节市场走向的核心杠杆。

    在湖南农民中,曾经流行着“种粮苦、种粮难,种粮不挣钱”的顺口溜,这显然是当时湖湘大地农业发展的一个写照:由于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在信息、技术、管理、销售等方面都处于劣势,收入甚微。

    时过境迁。现如今,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南,专业合作社、公司、庄园经济等生产组织形态遍地开花,而正是因为安装了这一部部的“发动机”,湖南农业朝着现代化发展快速跨越。

    ■记者 侯小娟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作战,农户数着收入学会了算“1+1>2”

    基于农民自愿、始于民间自发探索成立的农村专业合作社,为何能在短短几年遍布湖湘大地,上述理论显然是最佳解释。

    对于浏阳大围山果农罗益康来说,生活的转变就是从加入浏阳大围山水果专业合作社的那年开始。“我种了十几年桃子,2008年合作社成立之前,由于市场信息闭塞,果子品种不好,种植技术也跟不上,桃子丰收时,不仅卖不起价钱,还卖不出去,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熟透烂掉。最多的一年收入也只有几千元,但加入合作社后,收入明显增长,每年超过2万元。”

    “合作社成立之后,把分散种植的农户组织起来,通过统一采购品种、统一技术指导,使果子的品质逐渐提升,并从分散销售变成批量销售。”合作社社长廖才其说,果农们通过抱团作战,形成了小生产、大经营的格局,既打响了品牌,收入也一年一个台阶。

    截至2006年底,在合作社的组织下,实现大围山水果种植面积18450亩,果农收入1600万元。

    其实,这样的故事在湖湘大地上每天都在上演着。省农业厅数据统计,2011年,湖南有农村专业合作社4400多家,这也是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一个有力体现。

    从一盘散沙到规模经营,“小蚂蚁”也能“抗台风”

    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南,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脚步,而越来越多的资本已经开始下乡,把一盘散沙的“马铃薯”们集中在一起,通过规模化经营,产生的能量也成几何倍数增长。

    位于长沙市宁乡县的湖南卫红米业有限公司是当地的粮食加工大户,成立于2004年。

    据公司总经理周正春介绍,2007年该公司在东湖塘镇率先流转耕田,启动10万亩绿色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通过“大流转、小承包”的经营模式,即从当地农民手中把耕地集中起来,再把成片的农田承包给当地的农户。公司统一农资、统一品种、统一机耕植保、统一收购,在产前、产中、产后进行统一的指导,目前已成功建设基地面积2万多亩,2011年累计收购绿色优质稻谷9万余吨。

    “此前很多农民都外出打工,耕地荒芜,当时这2万多亩耕地的水稻平均产量只有900斤/亩。后来,公司把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生产,现在产量已经达到了1600斤/亩,产量翻番。”周正春介绍,同时,因为有了公司资本在前面挡风遮雨,单个的农户多了一个靠山,市场风险对单个农户的冲击力也相对减少。

    “这种规模化经营、统一管理的生产方式,能让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并形成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周正春介绍,目前,卫红米业在湖南、广东、湖北、福建、贵州五省30多个地区建立了完整的营销网络。

    从单一到多元,大型产业资本不再旁观现代农业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湖南,乃至中国的农村里,劳动力+土地的农耕模式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新的生产组织形式颠覆了传统农业。

    2010年,大汉集团投资1.1亿元在邵阳采取“政府+科研院所+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开发太美生态农庄。带领当地农民开发园林植物园、果园及苗圃、休闲度假区,并在此基础上延伸产业链,发展畜禽、水产养殖产业。此外,与其他庄园不同的是,太美农庄内还配套开发居民区和商业街。

    据太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尹谱胜介绍,在庄园里,当地的农民则变身为“工人”,农场变为“工厂”,居民区变身为“宿舍”,太美生态农庄正常投入运营后,可直接提供800多个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带动1.8万农民致富,全年农民增加收入3200余万元。

    “生态庄园经济以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管理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完全代替了传统的劳动力+土地的农耕模式,推动传统农业由单一生产功能向集生产、生态、旅游等综合功能发展。”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罗光强说,“同样是这些土地和资源,五到十年之后,以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为特征的生态庄园经济发展壮大之后,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将是传统农业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记者手记

    众合则强

    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文中曾经描述过 “马铃薯”经济:“一小块土地,一个农民和一个家庭;旁边是另一小块土地、另一个农民和另一个家庭。一批这样的单位就形成一个村子;一批这样的村子就形成了一个省。好像一袋马铃薯是由一个个马铃薯所集成的那样。”

    而孙中山曾把以传统农户为主体的传统中国比喻为“一盘散沙”。

    在中国农村,以户分散经营的 “小农”格局持续多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农产品由短缺向结构性过剩转变,现行生产方式的问题日益凸显: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资源利用率低、农产品商品率低、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弱……

    就在这些问题凸显的同时,各类资本开始将市场瞄准农村,他们以租赁、购买等方式集中一定规模的土地,实行规模经营,完全打破了过去以户分散经营的 “小农”格局,既让中国的传统农业逐步与现代国际接轨,又解放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这种集中的、成规模的现代高效农业推广与普及后,将改变农业的弱势地位,使农业也和其它产业一样成为一个有着丰富的利润回报,值得投资、吸引投资的产业,便可明显地缩小历史上因农业弱势地位而造成的工农、城乡差别。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 速读
   第A3版: 新社保卡
   第A4版:新社保卡
   第A5版: 人大修法
   第A6版: 司法试水
   第A7版:都市·公共
   第A8版:热线新闻
   第A9版:热线新闻
   第A10版: 教育周刊
   第A11版:市井新闻
   第A12版:民生调查
   第A13版:湖南新闻
   第A14版:湖南新闻
   第A15版: 华声网事
   第A16版: 黄页
   第A17版:中国新闻
   第A18版: 世界·视点
   第A19版: 世界·视点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华声军事
   第A22版: 体育·健乐
   第A23版: 文娱·看台
   第A24版:微博日报
   第B1版: 财经
   第B2版:财经·综合
   第B3版:广告
   第B4版: 财经·专题
   第B5版:财经·专题
   第B6版:财经·公司
   第B7版: 财经·操盘
   第B8版:特别报道
   第T1版:湖湘熟 天下足
   第T2版:目录
   第T3版:成就篇
   第T4版:成就篇
   第T5版:广告
   第T6版:变化
   第T7版:变化篇
   第T8版:变化篇
   第T9版:变化篇
   第T10版:变化篇
   第T11版:广告
   第T12版:溯源篇
   第T13版:溯源篇
   第T14版:溯源篇
   第T15版:溯源篇
   第T16版:溯源篇
   第T17版:广告
   第T18版:反思篇
   第T19版:反思篇
   第T20版:反思篇
   第T21版:广告
   第T22版:探索篇
   第T23版:探索篇
   第T24版:探索篇
小农转集合
农业经济开始“向右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