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4版:成就篇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速读

第A3版
新社保卡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2年08月2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宗农产品独步天下
秘笈烙着“湘”字印
记者 李庆钢

    湘米、湘面、湘油等各农业子行业,均有叫得响的品牌。记者 童迪 摄

    早在唐代,湖南已成为“九州粮仓”。“江花出楚中”,明代中叶,棉花已成为湖南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时光荏苒,如今,湖南农业在全国的农业版图中依旧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水稻产量全国第一、油菜种植面积全国第一、柑橘产量全国第一、生猪养殖全国第二……

    从粮食生产,到科研,再到农产品深加工,湖南农业从过去单一生产粮食的“步兵”队伍已升级为一个均衡发展、自成体系的现代农业大兵团,形成了进军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格局。

    ■记者 李庆钢

    【来“米”】    水稻“一哥”,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让“天下足”的湖南,在水稻生产上是当仁不让的全国第一:连续多年全国产量第一、以占全国3%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6%的粮食、每年向国内外提供商品粮100多亿斤。

    如此高产,得益于一位老人和他的一粒种子。

    1976年,以袁隆平院士为首的科学家团队,在湖南研发的三系杂交水稻选育获得成功。此后,湖南始终坚持把杂交水稻这个重大科技创新作为粮食生产发展的战略技术。

    经过30多年的努力,今天我们笑谈收获。据湖南省农业厅厅长田家贵介绍,2011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789万亩,总产601.8亿斤。水稻单产达到800斤,比1977年每亩增产320斤,增长40%。现在种植3亩,就相当于上世纪70年代种植5亩的产量。

    在湖南粮食生产量变的同时,质变也在悄然萌发。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广东某些地方只有挂出“今日不售湖南米”的招牌,才能吸引顾客。当时,湖南米是与劣质米划上等号的。

    知耻近乎勇。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湖南调整了水稻生产发展目标,以抓产量为主转变到质量、产量并举,突出抓好优质稻生产。湖南粮食集团副董事长张九龄透露,目前我省优质稻面积占水稻面积的65%以上,高档优质稻面积超过1000万亩,创历史最高生产水平。湖南米质差的生产形象彻底改变。

    有质有量了,还得有看头。适时崛起的品牌,结束了“湘米无品牌,湘米不香”的历史。

    湖南仅以大米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就有金健米业和万福生科两家。盛湘、金霞、口口香等一个个湖南米业企业和品牌的相继崛起,也表明了湖南米业人正以一种积极的姿态,迎接湖南实现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转换历史重任的挑战。 

    【好“动”】   猪圆鱼润,每个湖南人都能分一头

    “以目前湖南的生猪养殖量,每个湖南人都能分配到一头猪。”湖南农业大学校长周清明介绍了湖南生猪养殖的赫赫战绩,产值居全国第5位,生猪出栏量居全国第2位。

    湖南生猪养殖的强势地位,与近年来的规模化、工厂化养殖有很大关系。

    省畜牧水产局统计,2009年全省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3%,较2000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工厂化养猪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不足10%上升到目前的40%。预计2020年后,工厂化养猪比例将超过80%以上。

    规模化、工厂化养殖除了带来产量的提升之外,也成为湖南生猪养殖“转方式、调结构”的突破口。

    生猪健康养殖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了环境控制、防疫、饲料、养殖方式等内容。2007年猪价大涨,主要原因之一正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在财政资金引导下,近两年,全省11600个规模猪场进行改造,出现了一批“花园式”猪场。

    质量高才能价格优。省畜牧部门提出,今年优质良种猪所占比例要达到95%以上。

    除了在生猪养殖上继续保持优势之外,生猪加工上,湖南也取得了耀眼的成就。唐人神、新五丰、大康牧业、伟鸿食品等企业,都是生猪深加工行业的佼佼者。

    唐人神肉品目前在湖南中式肉制品市场占有率超过2/3。大康牧业则在去年投产了我省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生猪屠宰及深加工项目,年屠宰加工生猪40万头。

    在生猪出口上,湖南多年来都处在全国第一的位置。每年供港澳市场的生猪出口配额稳定在37万头左右,占有港澳市场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新五丰是港澳活猪最大的供应商之一。

    享有“鱼米之乡”美誉的湖南省拥有丰富的淡水渔业资源,淡水总面积约占全国淡水总面积的7. 7%。四大家鱼人工繁殖的成功,使水产养殖由“以捕为主”转向“以养为主”。

    “鱼圣”刘筠,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正是通过刘筠在四大家鱼繁殖上的突破,这些年来,四大家鱼养殖量猛增,不完全统计累计增加纯利润超过300亿,催生“水产养殖户”这个新行当。消费者也才能享受到价格低廉的淡水产品。

    在高端水产品养殖方面,湖南近年来取得长足进步。

    “湖南大闸蟹的品质是不输给阳澄湖的。”长沙市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站长周健告诉记者。目前每年湖南销往港台地区的大闸蟹达数十万斤,今年湖南大闸蟹产值有望超过10亿元。省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肖光明透露,目前省畜牧水产局正在制定全省河蟹发展规划(河蟹即大闸蟹)。

    【加“油”】

    非常“有才”

    两亿亩油菜花里的风采

    在中国,油菜是堪与大豆并驾齐驱的食用油原料,湖南正是油菜种植大省。官方数据显示,2011年、2012年度湖南省油菜籽种植面积已跃居全国首位。

    发展油脂产业必须从油菜抓起。湖南省委书记周强,在其出任省长时,就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油菜是传统产业,应当发展好;副省长徐明华和省农业厅厅长田家贵相继提出“耕地绿色过冬”、“油菜全覆盖”,积极推进各市州、各县市区油菜种植生产。

    在油菜科研方面,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油菜育种专家官春云功不可没。因为官春云的科研成果,油菜产量提高了,农民愿意种植了。曾是紧俏货、实行统购统销的食用油,如今各种品牌琳琅满目,价格也不贵。

    省粮食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左恩南表示,近年在全省推广官春云院士培育的双低油菜早熟品种,全省油菜籽年产量达250万吨以上。

    正是依靠油菜科研和油菜种植面积上的领先,湖南的油菜也和粮食作物一样在全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同时也形成了一批食用油加工龙头企业。

    数据显示,2011年末,全省成规模以上油料加工企业发展到63家。全省油料加工企业中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有金浩茶油、加加酱业、义丰祥实业、巴陵油脂4家,获得“中国名牌”的企业有加加酱业、好韵味实业2家。

    湖南食用油加工集团军已经形成,由于其原材料依赖本土,改变了价格受制于国际变化,自己主宰命运。

    【够“味”】

    小中见大,“不得其酱不食”

    子曰:“不得其酱不食”,可见古人对于五味调和多么重视。

    “小产品,大市场”,在中国调味品行业的增长幅度连续十年超过10%时,这成为了形容调味品行业发展潜力最形象的一句话。

    拥有龙牌、长康、义丰祥等品牌的湖南,是调味品行业的强省,“中国酱油第一股”,正是湖南的加加食品。

    湖南调味品市场的热闹,在各大超市里面得到充分展现。细数货柜上湖南品牌的调味品,龙牌有生抽和酱油;加加有生抽、酱油、蚝油、鸡精和味精;长康则有生抽、酱油、料酒和陈醋;还有以芝麻油闻名的义丰祥。

    “目前是加加一家独大,其他品牌紧随其后,发展势头很猛。”湖南食品行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如此形容湖南调味品行业的市场格局。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 速读
   第A3版: 新社保卡
   第A4版:新社保卡
   第A5版: 人大修法
   第A6版: 司法试水
   第A7版:都市·公共
   第A8版:热线新闻
   第A9版:热线新闻
   第A10版: 教育周刊
   第A11版:市井新闻
   第A12版:民生调查
   第A13版:湖南新闻
   第A14版:湖南新闻
   第A15版: 华声网事
   第A16版: 黄页
   第A17版:中国新闻
   第A18版: 世界·视点
   第A19版: 世界·视点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华声军事
   第A22版: 体育·健乐
   第A23版: 文娱·看台
   第A24版:微博日报
   第B1版: 财经
   第B2版:财经·综合
   第B3版:广告
   第B4版: 财经·专题
   第B5版:财经·专题
   第B6版:财经·公司
   第B7版: 财经·操盘
   第B8版:特别报道
   第T1版:湖湘熟 天下足
   第T2版:目录
   第T3版:成就篇
   第T4版:成就篇
   第T5版:广告
   第T6版:变化
   第T7版:变化篇
   第T8版:变化篇
   第T9版:变化篇
   第T10版:变化篇
   第T11版:广告
   第T12版:溯源篇
   第T13版:溯源篇
   第T14版:溯源篇
   第T15版:溯源篇
   第T16版:溯源篇
   第T17版:广告
   第T18版:反思篇
   第T19版:反思篇
   第T20版:反思篇
   第T21版:广告
   第T22版:探索篇
   第T23版:探索篇
   第T24版:探索篇
大宗农产品独步天下
秘笈烙着“湘”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