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8月8日讯 来自郴州农村的邓运强,今年高考以理科658分的高分被北大录取,但因为家境贫困,学费成了他父母在喜悦同时的另一份担忧。幸运的是,邓运强成为了2012年利群阳光助学行动(湖南)拟资助对象,将获得5000元的资助。
利群阳光助学行动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通过报纸、网络平台互动,报名人数比往年陡增,不少学子通过本报官方微博获得信息并且即时报名。与此同时,今年新增的“微公益”活动也吸引了更多爱心粉丝加入助学队伍,湖南理科状元胡亚威在第一时间捐出陪伴自己三年的钢笔,作为爱心拍卖品,所得资金用于资助贫困学生。
8月10日(本周五)为利群阳光助学金申请报名截止日期。目前,第一批20名拟资助名单已经公示,其余80名受助者名单将在近日分批公布,助学金发放时间为8月下旬。
■记者 贺卫玲
报名提醒
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今年高考公办本科录取新生(不含免学费专业),可以拨打热线:0731-84329215、84329849(工作日上午9:00-11:30,下午3:00-5:30)报名。
请已报名的学子尽快将申请书、1张1寸近照、身份证复印件、贫困证明(户口所在地乡镇、街道以上政府相关部门出具)、高考录取通知书复印件等资料尽快邮寄至本报。地址:长沙市芙蓉中路一段440号三湘都市报社利群阳光助学行动组。
烈日炎炎,8月初,三湘华声的阳光助学直通车再次出发,来到清朝“中兴名臣”左宗棠的故乡——湘阴,一座美丽又朴素的湖滨城市。在这里,3名贫困学子给我们讲述了他们艰难的成长与求学的故事。机会总是留给努力又有准备的人,这3个孩子在收到他们各自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将开始他们人生新的旅程。
■本版图片均由记者 童迪 摄
学“孔融”,将学费让给哥哥
十天前,一个邮递员打来的电话让正在田间劳作的秦奇高兴得跳上了田埂。“我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了!”秦奇提高嗓门告诉田间不远处的爸爸妈妈和哥哥,一家人捧着录取通知书乐开了花。
然而,这样的快乐只持续了一个下午。当天傍晚,一家人的谈话气氛格外凝重。“家里现在还有6000斤的稻谷和两头猪,将这些全卖掉,大概是5000块钱,这笔钱只够兄弟俩一人的学费。”这是一家之主,秦奇爸爸的最后总结。
秦奇的哥哥今年念大四,在湖南工程学院上学。考虑到哥哥不能将学业半途而废,秦奇说话了:“给哥哥交学费吧,我可以再想想办法,去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者向亲戚朋友借,我以后打工还给他们。”秦奇的话,让家里的气氛更僵滞了,秦奇的妈妈在一旁哭出了声,她心疼小儿子的懂事,也为交不起两个孩子学费而自责。
秦奇的妈妈几年前患上严重的肝病,为了治疗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向亲朋借了6万块钱。秦奇的爸爸靠家里的几亩田来维持生计,他告诉记者:“每到开学,两个孩子的学费就得东拼西凑。家里只有在收割稻谷时才会有些收入,平时靠养些猪或鸡到县城卖,来维持生活。”
今年暑假,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秦奇跟着父母一起下田劳作。然而戴着眼镜斯文瘦弱的他一度被乡亲们笑话,“他们都笑我是知识分子下田。”
离大学开学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秦奇的学费依旧没有着落。在听说了本报的利群阳光助学活动后,秦奇开心地笑了,“我希望能得到帮助,好好完成学业,早点赚钱,让父母过上好生活。”
■记者 黄静
提升1800名,
笨孩子必须先“飞”
杨畅今年高考考了523分,虽不算高,在全县也排到了200多名,但其实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腼腆话少的男孩中考的分数是全县第2236名。“为了不浪费父母的血汗钱,当时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辍学,要么努力学习。”杨畅选择了后者,三年的时间里,他进步神速。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杨畅跟爷爷住在一栋年岁已久的老房子里。杨畅告诉记者,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大部分靠姑妈接济,父母工作不固定,只能不定期地寄回来一些。为此,杨畅必须省之又省,他从不吃零食,每个星期坚持骑3个小时的自行车去学校。“最害怕下雨天,自行车不能骑,得花4元钱坐车去学校。”对于杨畅来说,4元钱的车费算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他必须尽可能地把钱节省下来。
起初,由于杨畅言语极少,记者与他交谈得有些困难。后来慢慢熟络些,这个腼腆男孩开始说起自己的学习经历:“我初中时学习成绩不好,为了给家里减轻经济负担,供弟弟好好上学,大家曾经商量过让我辍学。”杨畅说,当时他心里也暗暗思量,要么不读书了,要么就好好拼一拼,努力学习考上好的大学,对得起家人的付出。
杨畅选择了后者,努力拼搏。据他的班主任介绍,他是班里最勤奋的学生,其他学生在玩乐的时候,他都在学习,教室和寝室里总能看到他埋头学习的身影。“可以说他不是最聪明的孩子,但他却是最勤奋的孩子。”■记者 黄静
为省钱,花季少女十年不买新衣
在记者寻访钟晓丹家的前一天晚上,她刚从武汉赶了回来。暑假一开始,她就在武汉的一家药品公司找到了一份清洁工的工作,“工资多少都没关系,公司愿意招聘我,我已经很感激。”钟晓丹告诉记者,两个月的工作期限到后,公司才会将工资一并算给她,她将用这笔钱来贴补大学学费。
“她个子高,五官标致,关键是综合能力很强,普通话说得好,能歌善舞,在班里成绩也名列前茅。”钟晓丹的语文老师周凯告诉记者,尽管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她从来不自卑,有着其他同学很少有的坚忍。
这份坚忍来自于贫困的家境,钟晓丹一家四口人,自从父亲受伤失去了劳动能力后,家里所有经济来源是母亲在宾馆那1000多元的工资,弟弟在上小学,所幸她因为成绩优异,高中三年的学费被学校全免。
钟晓丹的家在一个小山村里,离县城的学校坐车要一个多小时。但是据说,三年来她一直坚持骑自行车去学校,无论刮风下雨。一栋两层的房子被分成两半,一半住着邻居,一半是钟晓丹的家。走进她家一看,唯一的家用电器——一台电风扇在吱吱地转动,父母和弟弟挤在楼下不到10平方米的房间里,在二楼钟晓丹的房间,2个皮箱码起来作书桌,角落里挂着同学送给她的小玩偶。我们要参观她的衣柜,姑娘很坦然,“衣服不是很多,每到换季的时候就去姐姐家‘拣’一些回来。”钟晓丹告诉记者,她最近一次买新衣服是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
机会总是留给努力又有准备的人,钟晓丹以全校裸分第三名,617分的成绩考取了华中科技大学,她选择的专业是临床医学。谈到未来的大学生活,钟晓丹说,“我想学好专业的同时多找一些兼职,不想让父母辛苦。”■记者 黄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