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的“退赛”,必将在已经有如此多“意外”话题的奥运口水大战中引发新一轮高潮。人们将视点集中于刘翔身上,但我更关注的,是让刘翔身不由己、欲罢不能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在许多运动员的身后,都可能有这样一只推手——这,是一种江湖规则。
奥运会的目的,到底是追求体育精神,还是发扬锦标主义,或者彰显国家形象?体育,究竟该不该“让政治走开”?以体育的标准来考量,奥运会究竟能做到多纯粹?这样的问题似乎永远都不会有标准答案。
中国媒体一边唾弃着金牌至上的“陈旧理念”,一边郑重其事地把金牌榜挂在了各自特刊的醒目位置。同样,西方媒体一边鼓吹着纯粹的体育精神,另一边则创造出极具创意的统计方法:“欧盟跃居金牌榜首位”。就在前几天,一直宣称对金牌榜不屑一顾的英国媒体,也在本国代表团获得首金之后,纷纷挂出了奖牌榜。
其实,奥运会自1896年创办以来,一直就是体育外表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角力场。人们总是在呼吁“体育让政治走开”,政治却总是“扁担偏要绑在板凳上”,这是一百多年来的现实。用体育来掩盖国际政治矛盾,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政治智谋。直到现在,体育不还在扮演着这种角色吗?
真正无处不在的不是体育,而是政治。或者说,奥运会本身就是一个江湖。政治制衡、利益勾兑、人情往来、决策博弈,便是文明社会的江湖规则。
由此联想到国羽让球风波中的李永波。从专业运动员到职业教练,几十年的羽毛球生涯,居然对职业体育的道德底线熟视无睹?这显然不符合逻辑。他不是不懂得职业操守,不是不知道观众不可欺,更不是“没有读懂比赛规则”。只是,在观众花钱买票看球这一买卖合同之外,还有另一套你看不见的契约:有些体育官员、教练的前途,与是否恪守体育道德关系不大,却与金牌数直接挂钩。如果说观众自以为是衣食父母,你只能慨叹“忠孝难两全”。尽管对于普通人来说,李总是“五金教练”还是“五金店老板”,并没什么区别,但只有李永波自己知道,这五金,才是他在这个江湖上安身立命之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李永波并非十恶不赦的坏人,他所做的只是权衡与博弈。
其实,把江湖规则玩得格外鸡贼的,又何止是李永波,何止是创造了“江湖”这个概念的中国人。为什么两次被挂错国旗的,都是朝鲜人?为什么本届奥运会申诉成功的案例总发生在日、韩、英三国的代表队身上?为什么力压陈一冰夺得吊环冠军,就那么刚刚好是来自下届东道主巴西的选手?为什么关于刘翔的伤病轻重、退赛可能,连续两届都如此神秘兮兮?
对于这些问题,如果我们依然带着一颗过于单纯的心去看待,去思考,总有一天会被自己逼成十万个不为什么。奥运会是江湖,不是童话。在童话里,“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在江湖里,阿哥与格格过的是颠沛流离的生活。对于看客来说,“幸福的生活”只是作家笔下的一句结束语,“颠沛流离”才是导演手中的一台戏。有了江湖的奥运会,才会更具魅力。 ■陈普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