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 特别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特别关注

第A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2年07月2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周边争端幕后有黑手 美在亚洲频频“织网”
中国崛起势不可挡 美国想当“伟大的敌人”?

    中国著名钓鱼岛研究学者郑海麟近日公布了一张1876年日本旧陆军绘制出版的《大日本全图》,有观点认为这是迄今所见最有力证明钓鱼岛不属于日本的日方珍贵历史文献。

    7月10日,希拉里出访越南,称美国将协助解决越南与中国在南海上的领土纠纷问题。

    (紧接02版)

    美国在内的西方媒体毫不避讳。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希拉里的亚洲之行烙上深深的中国印记,她做了一个完全针对中国的讲话,却对‘中国’只字未提。”美国主流媒体《华盛顿邮报》则说道,“希拉里的讲话给出一种希望,即美国转向亚洲战略不仅仅是耀武扬威,而会成为一种旨在应对中国崛起成为现代化超级大国这一复杂问题的多层面方略”。

    “9·11”事件发生后,美一头扎到反恐战争中。在奥巴马政府看来,伊拉克和阿富汗这两场战争牵扯了美国过多的精力,对亚洲出现了“战略忽视”。其或隐或显的潜台词,是中国在亚洲夺了美国的“地盘”。于是,美国欲纠偏和进行“再平衡”。

    两年前,在东盟系列外长会上,希拉里高调宣布美国“重返亚太”。此后,美国从军事、外交等各领域全面、快速推进“重返”战略。几乎与其同步,南海暗流涌动,不断掀起波澜,甚至风急浪高,惊涛拍岸。对此,美国一方面宣称“不采取立场”,另一方面密集出台倾向性明显、甚至军事色彩浓厚的举措。

    美国“敌人”

    “没有伟大的敌人,便没有伟大的美国。”

    为什么美国要针对中国?这与美国的战略文化有关。“没有伟大的敌人,便没有伟大的美国。”而中国在美国“选敌”的花名册上高居榜首。

    美国五角大楼办公室墙上,有一则招聘敌人的广告

    美国有一句格言:“没有伟大的敌人,便没有伟大的美国。”2010年,国防大学原军队建设研究所所长刘明福在媒体发表文章,指出美国的战略文化,就是制造“敌人”的文化,它必须不停地寻找“敌人”,不停地渲染“危机”。这是美国战略思维的一个经典传统。他还提到美国一本图书中讲的故事,五角大楼办公室墙上一则招聘敌人的广告:

    “成熟的北美超级大国寻求有敌意的合作者以进行军备竞赛、第三世界冲突和一般性对抗。候选者必须有足够威胁,以说服国会满足军事需要。具备核战能力者优先;但如果拥有重要生化武器资源,非核候选人也可考虑。请将求职信并舰艇和空军中队照片寄至:美利坚合众国华盛顿五角大楼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这是一则幽默故事,艺术地表现了美国在全世界寻找敌人的急迫心情。1981年里根就任美国总统后,美国以苏联为敌,赢得了冷战的胜利,尝到了有敌人的甜头。1993年末,克林顿总统曾经脱口而出地说:“啊!我想念冷战。”想念冷战,就是想念敌人,想念那个有敌人的年代。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认为:“美国需要一个敌国,来给外交政策带来焦点和连续性。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以德国为敌人,在冷战中又与苏联为敌。到了一定时候,又会宣告其他潜在敌人的存在。”因为“敌人”对于美国具有极大的价值。有敌人,就有挑战和竞争,就有动力;有敌人,美国就能够团结和凝聚国内民心;有敌人,才有军队与军工集团的特殊利益;有敌人,才能够号令诸侯,保持美国的霸主地位。

    “枪杆子里面出大国”

    刘明福认为,按照美国“选敌”的标准,现在的中国是绝对符合条件的“敌人”。由于中国在意识形态上与美国不同,又是大国崛起中最有潜力的一个国家,因此中国在美国“选敌”的花名册上,高居榜首、稳居一号。一些专家也认为,美国“重返亚太”之举,便为例证。

    有学界“鹰派”之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张文木,是最先直接表明“要准备打仗”的中国知识分子之一。这使得他面临来自国内外的压力。但很多人都不能忘记他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亡国的那种感觉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他曾发表文章称,枪杆子里面出大国。账房里头出不了政治家,也出不了国家安全。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则对未来的中美关系保持谨慎乐观。认为在过去的外交史上,中美两国显现出了堪称世界一流的领导力和外交质量,中美两国应当避免新的“冷战”,在保留分歧的同时实现两国的互利共存。

    中国未来

    “勇敢做一次自己的上帝”。

    面对崛起的中国,西方同样心情复杂。“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不绝于耳, 也有人称“中国将左右我们的将来,对此我们无可抵御。”事实上, “和平崛起”始终是近十年来中国对外战略的核心要素。而多年前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就指出,“融合与协调的智慧”是中华文明精神遗产的优秀资质,并预言今后中国是融合全人类的重要核心,“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当年的“美国威胁论”:  “法国士兵的背包里装着在芝加哥生产的牛肉罐头”

    针对“中国威胁论”, 张文木曾撰文指出,当美国某些人口口声声喊“中国威胁论”时,也许忘记了自己当年那段历史。

    1783年9月3日,美、英签定《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面临的国家风险也同比增加。对此美国第一代开国领袖有极清醒的判断。汉密尔顿在为《独立日报》撰写的文章中说:“美国已经使欧洲的几个海上强国感到不安了……想阻止我们,独占我们的利益,剪掉我们的翅膀,使我们无法飞到危险的高度。”

    事实也正是如此。从1783年到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的82年间,英法等国一刻也没有放弃分裂美国的实际努力。法国外交部曾表示:“一场持久的战争由于积累的仇恨和痛苦,必定造成分裂……有利于法国的国家利益。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就可以了,只要交战双方不断怒火冲天就可以了。”

    美国统一后迅速崛起。欧洲又出现“美国威胁论”。先是渲染“美国经济威胁”论。  经济学家保罗·德·卢西埃在1892年出版的《美国生活》中写道:美国已成为旧大陆的一个可怕的对手,“法国士兵的背包里装着在芝加哥生产的牛肉罐头”。  接着就是“美国军事威胁论”,认为美国要从欧洲手里抢走世界。

    但欧洲的武力和文化的剿杀没有吓倒美国人。 相反,在欧洲的重压下美国人经过两个多世纪反而强力崛起。 “这个被欧洲丢弃在北美荒野上的“俄狄浦斯”,在欧洲人无名的恐惧中终于长大了。”

    中国崛起,是要从美国手里抢走世界吗?

    中国崛起,是要从美国手里抢走世界吗? 事实上,  “和平崛起”始终是近十年来中国对外战略的核心要素。在战争与革命年代,大国往往通过战争掠夺或不公平贸易攫取。历史上英国和德国的崛起,近代美国和日本的崛起无一例外都是如此。与历史上这些大国不同,中国成功地开创了和平崛起新道路。当然中国的和平崛起,是以其他国家特别是以美国的和平对待为前提的。如果美国以武力阻挡中国的和平崛起,就只能把中国逼上梁山。

    2012年3月, 伦敦经济学院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马丁·雅克,在英国《观察家报》发表文章,称西方某些人因傲慢不愿正视中国崛起,他认为,“无论怎么不甘心、怎么留恋西方往日的辉煌,我们终将会被拽进中国时代。中国将左右我们的将来,对此我们无可抵御。”而多年前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就指出,“融合与协调的智慧”是中华文明精神遗产的优秀资质,将给人类前途以无限的启示和触发,并预言今后中国是融合全人类的重要核心,“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中国现在握有一手好牌  要牢牢把握自己的牌运和前程

    正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又是怎样看待自己的?曾著有《中国震撼》一书,早年曾担任邓小平及其他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的张维为,今年3月曾在媒体撰文称:中国今天握有一手好牌,我们应当更加自信,笑到最后的将是中国。近日,他在博客上发表《从南斯拉夫看中国》的博文,特别举出自己对南斯拉夫解体前后的实地观察经历,称中国崛起要顺利,要精彩,就要学习别人的长处,汲取别人的教训。

    更有媒体发表文章指出,虽然中国现在握有一手好牌,但中国社会在国运顺风顺水时却常显不自信。有些人大国主义抬头,在国际政治领域目空一切。另一些人则战战兢兢,认为中国处处低西方一等,中国的每一个问题都会让他们认为是整个体制的错误。

    这些都是民族自卑心理的不同极端反应。中国就算握着一手好牌,也仍有可能打输。最大的可能是输在不自信,输在自乱阵脚上。文章呼吁,中国人需要勇敢做一次自己的上帝,牢牢把握自己的牌运和前程。中国文明几次“死而复生”,世界其他大文明都是“一次性消费”。我们的行为和胆识,应当与见过世面的文明相称。

    据《人民日报》《环球时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中国新闻周刊》《防务观察家》等。

    ■整理/见习记者 卢小伟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特别关注
   第A3版: 特别关注
   第A4版: 周末看点
   第A5版:周末看点
   第A6版:对话
   第A7版:面孔
   第A8版:特别报道
   第A10版:调查
   第A11版:调查
   第A12版:记忆
   第A13版:记忆
   第A14版: 温故
   第A15版:杂志地图
   第A16版:广告
中国崛起势不可挡 美国想当“伟大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