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中国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核心报道/速读

第A3版
“神九”发射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2年06月11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女娲”遗骨
现身山西?

    山西吉县人祖山考古发现6200年前“皇帝遗骨”。

    根据北京大学C14同位素测年,成人头骨为6200年前的测定结论,以及明代当地人的墨书题记,日前在山西吉县人祖山娲皇宫女娲塑像下发现的“皇帝遗骨”,可能属于传说中史前“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

    这是近日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等国家省市23位考古、历史、神话、民俗专家考察人祖山后形成的共识。人祖山位于黄河中游,据不完全统计,山中历代庙宇约达200处,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建有“娲皇宫”和“伏羲皇帝正庙”的人祖庙。

    早在1984年,娲皇宫遭人破坏时,考古工作者就在女娲塑像下发现遗骨,包以黄绫,盛于木函。“木函”墨书写道:“大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天火烧了金山寺,皇帝遗骨流在此,十六年上梁立木……皇帝遗骨先人流下”。明代人的墨书记载把该人骨称为“皇帝遗骨”。

    从2011年8月13日至10月9日,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田建文的指导下,考古工作者对人祖庙进行了“抢救性”整理,发现战国、汉唐、宋元、明清、民国时代遗物291件(套),并在娲皇宫积土中找到人头骨、木函残片和距今2100-900年曾作祭品的动物骨头。这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祭祀女娲的考古遗迹。

    专家观点

    “娲皇”是指女娲?

    专家认为,在漫长的母系社会中,女娲首先是原始氏族的名号,同时也成为氏族首领的名字,不会只是一个女娲,会有一代又一代的女娲产生。木函题记中“皇帝”之说,可能是某代或最后一代女娲,是后人对母系社会首领女娲崇高地位的追称。因此,这个遗骨无疑是明朝人认为的“娲皇”遗骨。 

    连线

    兵马俑曾遭纵火,项羽嫌疑最大

    9日是第7个文化遗产日,秦兵马俑第三次考古发掘工作成果公布。焚烧兵俑,西楚霸王项羽成最大嫌疑人。此次发掘中发现数量较多的彩色陶俑,其中最大一尊身高达2.5米,脚长54码。

    秦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于2009年6月13日正式开始。截至今年5月,发掘出土了陶俑、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各类文物共计310余件(组)。发掘执行领队许卫红说,第三次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数量较多的彩色陶俑。而兵马俑“千人千面、千人千色”的猜测也进一步被印证。

    长期以来,对于秦兵马俑被烧有两种观点:一个是自燃;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人为破坏的。第三次发掘给出了结论。“兵俑被焚烧之前曾被人打碎过,因为位置不同,所以着火的火势大小不一样,所以形成了颜色不一样的现象。”究竟是谁焚烧了兵俑?目前来看,西楚霸王项羽的嫌疑最大。据记载,项羽设鸿门宴的地点距此地仅有五公里,他与秦始皇也结有仇怨。秦兵马俑一号坑考古队领队申茂盛称,这种说法可以站住脚,而这也是目前考古学界的主流意见。

    ■据新快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 核心报道/速读
   第A3版:“神九”发射
   第A4版:溺水悲剧
   第A5版:都市·公共
   第A6版: 市井新闻
   第A7版:长沙社区文化节
   第A8版:专题
   第A9版:财经·综合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专题
   第A12版:世界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夜谈
   第A15版:夜场
   第A16版:广告
“女娲”遗骨
现身山西?
从百姓亲历
看科学发展
英菲尼迪国产落户襄阳
东风日产图谋高端竞争
创维全球首款DIY电视E7C
系列荣耀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