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热线·城市现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速读

第A3版
涟水河污染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2年03月20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82岁空巢老人自愿捐赠遗体,他说
“这是离去的最好方式”
记者 张春祥 通讯员 蒋凯

    本报3月19日讯   “我希望亲友能尊重我的选择,不说三道四,遗愿实现了,我的尊严也就得到了保证!”今日上午,在湘雅三医院37病区干部医疗中心,82岁的银德宏(化名)老人在《个人生前志愿捐献自身遗体申请表》上签了字。

    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湘雅三医院时,银德宏正躺在床上打吊瓶,鼻孔里插着输氧管。“老人很乐观,只是有老慢支气管炎才经常来医院,每次看病都是一个人来。”护士长肖益彩介绍,5年前她还在呼吸科工作时就认识老人了。

    银德宏老人和老伴生活在一起,老伴的身体不如他,平常生活起居买菜做饭之类的家务事,都是由银德宏承担,唯一的女儿现定居加拿大。

    “这次住院后,老人就让我帮他联系捐赠遗体的事情。”肖益彩说,现在医疗事业缺遗体来源,老人要捐遗体做贡献,这让她和科室主任都很感动,于是便帮老人联系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有关负责人,今日上午,遗体捐赠申请表送到了老人的床头。接下来将办理公证、委托人签字等手续。

    “我10年前就有了这个想法,现在得赶快办好,否则说不定哪天就走了……”银德宏老人乐呵呵地说,人来去皆是自然规律,要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心中无悔,遗体捐献是离去的最好方式。因为在一些欧美等发达国家,医学院的学生在学习期间一人能解剖几具甚至十几具尸体,而我们国家的情况是几十名医学院学生解剖一具,尸源不足也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医学发展。■记者 张春祥  通讯员  蒋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速读
   第A3版: 涟水河污染
   第A4版:车祸调查
   第A5版:爱的守候
   第A6版: 都市·公共
   第A7版:都市·公共
   第A8版:都市·公共
   第A9版:热线·城市现场
   第A10版:热线·记者行动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警事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瞬间新闻
   第A15版:湖南新闻
   第A16版: 黄页
   第A17版:中国·重点
   第A18版:中国·世态
   第A19版: 世界新闻
   第A20版:华声军事
   第A21版: 副刊·记忆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体育·赛道
   第A24版:文娱·看点
   第B1版:财经
   第B2版: 财经·综合
   第B3版: 财经·综合
   第B4版:财经·理财
   第B5版: 财经·专题
   第B6版: 财经·操盘
   第B7版: 教育周刊
   第B8版:微博日报
“蒙面哥”,有4个摄像头
拍到你们了
“这是离去的最好方式”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