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早在1928年就研究部署要逐步建立国家控制下的中央银行管理体制,并于当年11月成立中央银行,迈开建立金融垄断体系的第一步。在20世纪30年代,国家内忧外患,金融形势日益严峻,政府虽然意识到要加快金融垄断的步伐,但是力不从心。
中央银行自建立起,发展较快,但是其实力仍不如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相差不多,不足以控制当时的金融全局。1934年末,中国银行的资产总额在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行中占52%,发行额在三行中占近51%,存款额在三行中占49%,贷款额在三行中占55%,中行实力占绝对优势。国民政府认识到,要实现金融垄断就必须完全控制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特别是中国银行。
政府开始密谋策划夺取中行实权。蒋介石、孔祥熙、宋子文密谋商定,发行一亿元公债,增加中、中、交三行资本,同时将中行总经理张嘉璈和董事长李馥荪调离中行,任命宋子文为中行董事长。通过控股和人事调动的方法,达到完全控制中国银行的目的。
孔祥熙与宋子文到汉口与蒋介石密谋回到南京后,于1935年3月20日,由财政部向中央政治会议提交增拨中、中、交三行资本发行公债的提案。3月24日,报纸公布民国二十四年金融公债一亿元的分配计划,其中以3000万元充实央行基金,2500万元分给中行,1000万元分给交行。这个计划实施后,政府便能够完全控制中国银行。中行原来资本2500万元,其中政府的官股只占20%,共计500万元,商股为2000万元,增加官股2500万元后,政府资本就拥有3000万元,超过商股,官股占据绝对优势。
1935年3月28日财政部长孔祥熙向中行发布训令“……查该行原有资本金2500万元,内官股500万元,应再填官股2500万元,以民国二十四年金融公债如数拨充……再该行官股既已增加,所有原颁条例,自应酌加修正。兹将本部修正条例,全文抄发……”同日,又发布政府令,任命张嘉璈为中央银行副总裁,将其调离中国银行。
经过此次改组,中行的股本结构和人事安排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南京国民政府攫取了中国银行的实质领导权,开始利用中行财力任意弥补政府的财政赤字,初步实现了对国内的金融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