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2月7日讯 株洲第一烟囱——大唐华银株洲发电有限公司240米烟囱将变身“神农柱”(详见本报2月2日A9版)的消息传出后,引起各界广泛关注。连日来,记者就此进行走访,大部分株洲市民对此表示十分期待,但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其可行性却提出了质疑,认为该规划方案还为时过早。
【初步规划】烟囱改为“神农柱”
本月初,株洲市规划局公布株洲湘江风光带东岸(城区段)初步规划方案。该方案明确,株洲湘江河东将建“河东十景”,其中十景之二为白石水韵。白石水韵由神农柱、演艺中心、码头等构成。240米的株洲第一烟囱将改造成标志性建筑物——神农柱,该柱将具备时钟、生态塔、信息柱、节日庆典等功能。
同时,大唐华银株洲发电有限公司的煤棚将改造成演艺中心,保留的大厂房改造为工业博物馆。初步方案正向社会征求意见,如相关部门审议通过,项目将于年内开工建设。
【市民支持】可成美化城市亮点
“烟囱代表了株洲以前的工业特色,把它改成代表炎帝神农氏的神农柱,这是城市规划的智慧。”市民李甫元的说法代表了大部分市民的意见。
给“市长信箱”写信建议将烟囱改成地标建筑或风景线的张阳说,烟囱加装灯饰改成小蛮腰,或空中餐厅、时光钟塔等,一定可以成为美化城市的一个亮点。
“一根烟囱见证了政府决策越来越重视民意。”媒体从业者谭平华如是认为。
【部门异议】搬迁还没规划好
但初步方案似乎并未获得企业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大唐华银株洲发电有限公司一媒体联络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尚未接到政府部门的相关文件,企业对烟囱改造“神农柱”暂时不好说。
“把烟囱改成‘神农柱’当然是好事,但目前来看有点不切实际。”株洲市环保局一负责人说,目前大唐华银株洲发电有限公司在攸县的项目尚在建设中,该项目十分繁杂、庞大,以至于企业何时搬迁、是否完全搬迁依然有待论证。“这些东西都没有明确前,就提出改造烟囱是不够科学和严谨的。”这位负责人说。
株洲市规划局表示,初步方案将于本月20日完成社会意见征集,方案中的一些项目将视社会意见进行调整。
背后
株洲第一烟囱建成仅9年
作为重化工城市,烟囱一度代言株洲工业。但落后的工业格局,烟囱里排出的大量废气让株洲戴上了污染的“黑帽子”。2004年,株洲空气质量良好天数只有197天,在全国113个城市的环境质量考评中,株洲排名倒数第二。
鉴于这一现状,株洲开始调整产业格局,爆破拆除烟囱。2008年,大唐华银株洲发电有限公司建于1993年的180米烟囱爆破拆除,由此拉开株洲拆除烟囱的序幕。据统计,株洲城区有烟囱459根,目前已拆除320根。
大唐华银株洲发电有限公司目前仍在使用的烟囱高达240米,建于2003年,为株洲最高烟囱。“烟囱拆除有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株洲市环保局一工作人员说,工业格局调整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调整与发展的利益权衡下,目前实难对株洲第一烟囱的拆除作出一个明晰的时间表。
■记者 李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