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月9日讯 长沙即将进入地铁时代,今天上午,省政协委员刘习明、梁志军相约来到长沙地铁2号线长沙大道站的施工现场,两人戴上安全帽,下到20米的井底,与施工人员亲切交谈。两位委员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施工工地到处是扬灰,现在施工现场不仅安全,而且干净、充满活力。”
今年继续在工地过年
“春节回家过年吗?”时近中午,不少工人从地下施工现场走出来,刘习明、梁志军委员走进他们中间。突然有委员到访,工友们显得有些拘束。
“又回不了家了,忙完了这段再回去陪陪老婆孩子吧。”李帅是河南洛阳人,去年就因工期紧张没有回家过年,今年他依然选择留在工地。
为了让长沙大道站早日完成工程建设,今年春节,在这一标段的100多名建设者又得坚守岗位,在工地上过大年。“工人们主要是来自河南和四川,大年夜和初一轮流施工。”项目负责人李军介绍,已做好预案,要让大家在工地上过一个热闹年。
两位委员嘱咐工程负责人一定要按照新《劳动合同法》,在法定节假日给工人加薪。“可不能忘记给大家封个大红包,这个必须有!”刘习明的一番话,让现场的气氛活跃了起来。
“每月能挣多少钱?”“基本上有四五千吧。”来自四川广源的凡勇笑着说。“不老实,你哪一个月没有个七八千,多的有一万多。”被工地负责人当场揭发,这个就要做爸爸的年轻人笑着说,“那是给娃儿挣的奶粉钱。”
大家吃得怎么样?施工人员笑着说,吃饭有食堂,只要4.5元一餐,住在项目部板房里,加班还有加班工资,生活环境还不错。
“这个很人性化,天冷了,能吃到热气腾腾的饭菜很好。”刘习明委员看到食堂工作人员在用保温饭盒给仍在坚守岗位的施工人员送饭,感到很欣慰。
让农民工与城里人有同等尊严
“两位委员,能不能帮我们呼吁一下?”随着交流的深入,工人们开始向委员提建议。来自四川安岳的董明星说,我们这些从农村出来的务工人员,一直在努力融入城市,但是我们的身份却不太受到城里人认同,在社保、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仍然遭遇不平等的社会待遇。我们希望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在制度上保证外来务工人员得到与本地市民相当的待遇和实惠,尽早融入到城市当中。
凡勇来长沙已有半年多,工作之余,他最大的爱好是上网玩游戏。很多工人表示,睡觉、上网、闲聊、逛街是他们主要的休闲方式。“有些老乡因为没什么娱乐活动,空闲时间就打点带‘彩头’的牌。”
“公司也会组织搞活动,但毕竟不会经常搞。尽管长沙人民很热情,但毕竟不是我们的家。”工人们说,面对五光十色的城市生活,他们进城后普遍有一种不适应感。
“相对于薪水,如今新生代农民工更欠缺的是精神上的关爱。”对此,两位委员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他们较父辈从追求“高薪”转向于精神上的关爱。“让这一群人的腰包鼓起来的同时,更要让他们的文化娱乐生活丰富起来。”■记者 胡信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