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副刊·记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都市·公共

第A3版
都市·公共/警事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1年12月0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方先觉:一生最大的遗憾是当年没有死在衡阳

    方先觉,安徽宿县人,时为第九战区第二十七集团军第十军军长。

    战前国民党军将领视察防区。

    1944年8月7日,在血战47天后,被迫与日军洽降的第十军军长方先觉(居中者)及4位师长。

    (上接12版)

    【壹】      曾固守长沙妙高峰,被称为“泰山军”

    固守衡阳的第十军军长方先觉,是黄埔军校第三期高材生。他参加过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战功卓著。1942年第三次长沙会战中,他率部固守长沙妙高峰,顽强坚守,被称为“泰山军”。 1943年11月常德保卫战中,师长余程万最后率104人突围,危急时刻,方先觉率第十军强行百余华里,直逼常德要害德山,解围常德,师长孙明瑾当场殉国。

    常德收复后,方先觉获得蒋介石“忠义表天地”的赠匾。但当时国民党军界的斗争微妙险恶,方先觉被撤职。1944年,日军突然发起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进攻,不久攻下长沙,直逼衡阳,新任军长一再推脱不肯就任,方先觉临危受命,代任军长,一场大仗在仓促中拉开序幕。

    【贰】  “方先觉壕”粉碎日军“三天夺城”的妄想

    6月20日,衡阳开战前夕,蒋介石凌晨1点即起床祷告。他知道,因救援常德,第十军的损失尚未补充完整,实际守城部队只有一万七千多人,而准备攻城的日军共五万五千人。敌我力量如此悬殊,中日交战以来前所未有。虽然军令部报告上说衡阳像长沙一样“只能守三天”,他依然下令“坚守衡阳十天到两个星期”。

    衡阳原有工事是为四个军兵力设计,防御线因此被收缩。方先觉将重兵集中在城南和城西南的丘陵地带,修起了坚固的防御战壕。老兵彭中荣记得,战壕“上面是钢轨、沙包,下面都是大洞,做得蛮好”,以至日军将其称之为“方先觉壕”。

    方先觉经常到一线阵地视察,有次去西禅寺阵地时,日本人的一发炮弹打过来,就掉在离他两三公尺的地方,好在炮弹没有炸。 他一边率兵死守城内,粉碎日军“三天夺城”的妄想,一边等待援军,却只见蒋介石一封接一封“援军将至”的电报,而未见一名援军。

    【叁】  他常说,最大的遗憾就是当年没有死在衡阳

    8月2日,方先觉收到蒋介石和弟弟方先守的两封电报,都说援军即将达到,弟弟还要他做好里应外合的准备。方先觉立即派特务营营长曹华亭率领150人的突击队冲出来接应援军,但到达城外的五里亭时,却不见援军,只好杀了回去,150人仅剩15人。

    8月5日,攻城日军已达十万,城中守军能拿起枪的只有一千多人,炮弹仅剩两发。到底是突围还是死守?第十军军部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据在场的督军蔡汝霖回忆:“ 空气紧张得几乎要裂开了……方军长默默地退了席,痛苦得说不出话来。彭高参手里拿着一本《常德会战检讨会议录》,翻着书中委座对余程万的训示:‘你如何当人家的长官,能忍心将你负伤的官兵舍弃私自逃出!’方军长开始放声痛哭,在场的所有人无不落泪。”

    8月7日上午,衡阳城西北部青山街阵地的守军全部阵亡,上千名伤兵也被机枪射死。中午,一名日军举黄旗来到指挥部,要求第十军放下武器,遭到方先觉拒绝。随后,日军继续全力猛攻。已知衡阳无法再守的方先觉拔出手枪,准备杀身成仁,却被副官夺取手枪,他继续以头撞屏风,也被其他侍卫抱住。   

    8月8日,为了全城七千伤兵着想,方先觉最终同意部下提出的协议停战,衡阳沦陷。 后来日军强迫方先觉等人组建“先和军”,驻城外整理,方先觉常去看望部下,临走时随手用粉笔或黑炭划一向南的箭头,暗示官兵向南逃走。11月18日,在重庆方面的配合下,方先觉逃走,并于12月11日回到重庆,受到民众的欢迎。蒋介石设宴款待方先觉,颁发青天白日勋章。

    方先觉后来随蒋介石赴台,因为常被人指责有投降污点而屡被攻击,躲无可躲,辩无可辩。1968年退役后,方先觉在蒋介石面前抱膝痛哭失声,后落发为僧。1983年在台北去世。他常说,自己最大的遗憾,就是当年没有死在衡阳。                                 

    参考《我的抗战2 ·47天》、《湖南四大会战》等   ■整理 刘玉锋

     对话

    口述历史,给我们留下可以和先人温馨对话的机会

    ——对话《我的抗战》总导演曾海若

    问:什么样的契机,让你们开始拍摄纪录片《我的抗战》以及《我的抗战2》? 

    答:崔永元一直热衷于做口述历史的搜集,之前做《电影传奇》时,我们就开始搜集老人的采访,当我们搜集的人超过4000人后,我们发现很多老人跟抗战都有关系。刚好去年是抗战胜利65周年,崔永元提出做抗战历史的纪录片。我们开始着手整理时大吃一惊,他们说了非常多的东西,于是我们从4000人中挑选了400人,构成了32集的纪录片《我的抗战》。《我的抗战2》只是《我的抗战》的延续。

    问:这集纪录片曾定名“衡阳保卫战”,后来为什么改名为“47天”?

    答:“衡阳保卫战”这个名字更像一个正史,我们不可能将衡阳保卫战讲得很清楚,所以我们改成相对个人的名字,就是“47天”,真实地展现普通的战士这47天是怎么过来的。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我们做正史力不从心,正史是国家要做的事情,是整个民族要动员起来做的事情,我们做的只是正史中的一个注脚而已,是对宏大历史的注解,以小见大。

    问:《我的抗战》主要借助抗战老兵与平民的口述还原历史,如何做到口述真实、完整、客观?

    答: 其实,我们永远无法还原一个完整的、纯客观的历史。我甚至也不能替这些老人保证,他们的所有记忆都精确无疑。但每个人还原出来的,都是一个独特的抗战,每个人的讲述汇集起来,就会更加接近真实。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老人的讲述,让大家更生动地触感到以前被忽略的细节,那无法回归的过往。也正如崔永元所说,口述历史,会给我们留下一个千百年后还可以和先人温馨对话的机会。■记者/刘玉锋

     画外音

    高度的警醒  高度的自觉

    《我的抗战》抢救式发掘了老兵们珍贵的“我的”记忆,抵达抗战历史现场。个人的历史,因为微化并守护着关于抗战那一场宏大的国家记忆,有了沉甸甸的尊严、不可忽视的意义。

    参加了衡阳保卫战的老兵杨光荣,面对镜头缓缓地说:那天晚上的月亮很圆,他一个人坐在一棵大树下流泪,想念父母。这个刚与敌人生死拼杀的年轻人,如此静默而绝望地月下思乡,打动了和平岁月里看习惯风月的人们。

    这样的讲述,是很多老兵们一辈子关于抗战的唯一一次讲述,却抵得上无数后来者千万次的臆想与描摹。

    如果没有崔永元和他的团队,杨光荣的月下杀敌与思乡,以及无数个人的抗战细节与生命体验,也许将永远沉没在黑暗里。面对越来越多的老兵离世,崔永元和他的团队立下誓言:与时间赛跑。焦灼与无奈间,他们选择殚精竭虑、奋力而为,凸显了一种留存历史、时不我待的高度自觉。

    高度的自觉,来自高度的警醒。龚自珍说:“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与中国近几年高速发展的经济相比,我们对自我历史、自我文化的尊重与珍爱,却日渐淡薄冷漠,甚至产生很多误读与曲解。这是繁华表象下潜伏的巨大危机。自觉守护属于一个国家与民族的记忆,刻不容缓,人人有责。崔永元和他的制作团队正在身体力行:历经8年,采访4000人,总耗资1.3亿,收集口述历史影像超过200万分钟。

    我们需要越来越多崔永元们,一起留存、守护那些正在消失中的历史。■文/肖欣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都市·公共
   第A3版:都市·公共/警事
   第A4版:长沙社区文化节
   第A5版:广告
   第A6版:中国新闻
   第A7版:世界新闻
   第A8版:瞬间新闻
   第A9版:枫林美苑
   第A10版:环球视野
   第A11版: 财经新闻
   第A12版: 副刊·记忆
   第A13版:副刊·记忆
   第A14版:消费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广告
方先觉:一生最大的遗憾是当年没有死在衡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