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速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速读

第A3版
安居工程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无”公司屡次中标颠覆“政府采购”的使命
吴晓华

    海口一家无软件企业资质证书、无缴纳社保资金记录、无缴纳营业税记录、无办公地点、无联系方式的“五无”公司,在注册成立后四个月内屡次中标政府采购项目。接受媒体采访时,海口市政府采购中心主任蔡东海称屡次中标为商业机密,并表示“要将记者关在会议室监控起来。”记者发现,要想了解政府采购背后的“阳光操作”,竟有相当的难度……

    从媒体近几年披露的案例看,以“阳光操作”为宗旨的政府采购,或有沦为腐败渊薮之虞。媒体调查发现,政府采购领域腐败现象频发,本为引进竞争、节省支出的政府采购,竟成了一些不法分子中饱私囊的“道具”。

    “阳光采购”不“阳光”,乃至滋生腐败蚕食链,公众对此似乎已见怪不怪。吉林省政府采购中心行政科原科长李显增近日被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李显增在法庭上供述:“我利用职务的便利为他们谋取了利益,所以就收了回扣款,这在政府采购中已不是什么‘潜规则’,几乎成了人人皆知的‘明规则’。”少数负责采购的公职人员甚至会和供货商“共谋”赚取差价。一些地方政府采购竞标,比的不是价格、不是质量,而是关系。“潜规则”升级为“明规则”,表明政府采购的主体与客体,均对此高度认同并高度遵守。国家公职人员,与商户“合谋”,共同套取国家资金,是一幅多么可怕的图景!

    更可怕的是,当“明规则”横行直撞,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时,政府集中采购的神圣使命似已荡然无存。这种“集中”的监督缺位的腐败,比起零散的腐败,更具有破坏力。海口“五无”公司,几个月时间里屡次中标政府采购项目,公众有充足的理由怀疑,该公司本就是为“中标”而设立。而幕后操作者为何许人,答案几乎不需人去猜测。这就很容易理解,海口市政府采购中心主任蔡东海为什么面对媒体时,先是借口“商业秘密”,后则恶狠狠扬言“要将记者关在会议室监控起来”。蔡主任之所以如此嚣张,谁都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表面上看,政府采购制度设计环环相扣。但实际运作中,少数地方,政府采购的监督形同虚设,审批、招投标关与公告等方面,均存在漏洞。合伙“围标”、“陪标”等早已不是秘密。财政部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政府采购规模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2002年为1009.6亿元,2009年突破7000亿元,2010年则达到8422亿元。这庞大而刚性增长的公共财政支出中,到底有多少猫腻存在,谁又能说得清楚?

    一项制度设计,不管其初衷多少地良善,不管其目的是多么地正义,不管其设计是多么地环环相扣,如果在执行中不能保证其基本的公正性,甚至严重背离了制度设计的宗旨,它还有继续存在的必要吗?当然,我们更要关注的是,善的制度,为什么会遭遇恶的土壤?为什么恶的土壤不能铲除,反而继续在吞噬善的制度?■吴晓华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速读
   第A3版:安居工程
   第A4版:鸠占鹊巢
   第A5版:专题
   第A6版:热线新闻
   第A7版:热线新闻
   第A8版:都市·公共
   第A9版:长沙市井
   第A10版:长沙市井
   第A11版:帮手
   第A12版:湖南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湖南新闻
   第A15版:黄页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食品·专题
   第A18版: 食品·专题
   第A19版:食品·专题
   第A20版:食品·专题
   第A21版:食品·专题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华声网事
   第A24版:中国·重点
   第A25版:中国·文摘
   第A26版: 世界新闻
   第A27版:教育周刊
   第A28版:文娱·看台
   第A29版:体育·看台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微博日报
   第A32版:广告
   第B1版:财经
   第B2版:财经·综合
   第B3版: 财经·关注
   第B4版:财经·理财
   第B6版:财经·操盘
   第B7版: 新生活·故事
   第B8版:新生活·健康
“五无”公司屡次中标颠覆“政府采购”的使命
非常语录
为让家人吃上安全食品
大学女教师辞职种菜养猪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