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1版:辛亥百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速读

第A3版
电梯揪心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兴读懂了孙中山
——对话青年学者余世存
李婷婷

    1912年2月,孙中山、黄兴等人参拜明孝陵。

    作为“革命实践家”的黄兴,对于名分和地位为什么屡屡谦让?湖南这片他生命的源头如何造就了他?辛亥革命中的湖南人为什么会如此集中?

    9月28日,当代中国著名的青年学者余世存,接受本报“辛亥百年”特刊的独家采访,点评他眼中的黄兴,以及他身后的湖南辛亥革命人群,为我们还原更多的历史真相。

    “孙氏理想,黄氏实行”

    黄兴“亦革命成败之关键”

    问:我们知道孙中山是革命的理想家,黄兴是革命的实行家,而在许多人心目中似乎孙中山已经被神话了,黄兴却被冷落了。我们知道其实并不是这样。您能谈谈您眼中的黄兴吗?

    答:你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对这个问题,学术界的讨论应该是有成果的,即高度肯定黄兴的开国元勋地位。历史上素有“孙黄并称”、“孙氏理想,黄氏实行”之说。孙中山当年说,“黄君……身为同志之所望,亦革命成败之关键。”宋教仁则说:“黄兴与中山先生同为吾党泰斗。”章太炎在选总统时更是直言:“论功归黄兴。”

    黄兴读懂了孙中山

    认为他是当之无愧的领袖

    问:黄兴是从湖南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湖南是他生命的源头,也是他文化的起点,您认为湖湘文化是如何造就他的,对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答: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动员机制上,多在满汉关系上做文章,这种策略天然地引起黄兴等湖南人的共鸣。湖湘文化有对中国文化传承的使命感。“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豪情志气,几乎是湖南人共有的人生底色。黄兴出身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幼读经史,对革命、男人的事业等等问题都有着湖湘文化中的担当、信念、情怀。他变卖家产支持革命,对朋友如孙中山、刘道一等人能够看到其优长而欣赏敬重之,他为人豪侠刚勇而儒雅风流。

    他自己并非言胜于行者,并非一个想得多做得少的人,他以实干著称,被时人称为“革命党中唯一之实行家”,这也是湖湘文化中极为突出的特征。孙中山甚至总结说,中国革命是“非常的战斗”,它不循常理,而不循常理的事,只有湖南人干得了。

    问:与长期在海外的孙中山不同,黄兴既受过传统文化熏陶,又上过新式学堂,既了解中国国情,又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洗礼。传统儒家精神对他的性格打下了怎样的烙印?他的谦让是否与他从小的文化教育有关呢?

    答:在我个人对黄兴的解读中,我觉得这是一个心智较为健康的人,袁世凯说他“胆小识短,易受小人欺”完全是误解,袁世凯那样私心自用的人,是不理解一个受原儒精神影响的志士心胸的。我曾有幸见过黄兴先生的女婿薛君度先生,从薛君度先生身上多少能感受到翁婿两代谦谦君子的神态。

    革命党人多次倒孙中山,黄兴都坚定地站在孙中山一边;一般人以为是谦让,其实这是黄兴的见识高出众人之处。孙中山的人格魅力是一般犬儒难以理解的,他们隔着百年的时光回过头看,以为孙中山是一个说空话放大炮没发挥作用的人,这完全是想当然。我相信黄兴是读懂孙中山了,因此他知道一个时代的到来,需要它当之无愧的领袖。

    湖南在明清变易之际

    是重要的交汇地带

    问:最早参加同盟会的人当中,前面两年一共大概是863人,其中湖南有157人。后来辛亥革命中湖南人也很多,为什么在这个大事件中湖南人会如此集中呢?与地缘政治或是地域文化、性格有关么?

    答:人才的地缘产出是一个极有意思的文明史现象,回答这样的问题需要很长的篇幅或专著。一般说来,山川钟灵毓秀,会对生活其间的人产生影响,遇到大的历史事件,种子破土,人才风云际会,百葩怒放,与日争煌,一时济济。就像南北朝以前,中国文明的重心在黄河流域,人才产出多在此地;到唐中期后,文明重心南移,人才多出自江南;近代以来,以湖南、广东等地为盛……而西方文明重心也有一个转移过程,从希腊罗马到近代欧洲、到一个世纪以来的美国,人才井喷式产出都极为壮观,让我们对中国人说的天地人三才有更深的理解。一个地方的人才兴起一时,似乎把当地的精华都耗尽了。比如四川眉山就有民间传说,眉山出三苏,草木为之枯,是说那里出了苏洵苏东坡苏子由三人后,大地上的草木似乎也没有精气了。

    湖南在明清变易之际,是重要的交汇地带,到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的时代,道统或说华夏文明的思想前沿转移到湖湘一带,就是说,当时文明的头脑在湖湘。当以京师朝廷为中心并团结在其周围的翰林院、士林、文苑不再提供与文明匹配的思想,不再提供安身立命的人格象征时,湖湘文化应运而生,担负了这一历史性任务。到太平天国之乱,湖湘文化的主导地位几乎是牢牢确立了,用现在的时髦话语,它是先进性文化的代表,只有它的影响教化下种子才会发芽、成长、壮大。

    问:可否为我们分析一下湖南辛亥革命人群的特征?他们从整体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色彩,有什么优点与不足呢?

    答:我对此没有太多的研究。有一个说法是,没有湖南人就没有辛亥革命。回过头看辛亥革命,湖南人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如果把湖南辛亥革命人跟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湖南清末中兴重臣,以及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等湖南中共革命人等放在一起比较,就更能看出湖南辛亥革命人的特征。他们的出身、文化教育程度似乎居中,比曾胡左不足,比毛刘彭有余。这也可以看出,西方打开中国大门,中国应对产生的革命先行者们的阶级阶层身份,是逐代递降的。曾胡左的改良性、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由此可见。到了中共,穷苦人出身的知识分子领导的革命,才真正使中国“换了人间”。

    ■李婷婷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速读
   第A3版:电梯揪心
   第A4版:都市·公共
   第A5版:广告
   第A6版:都市·公共
   第A7版: 警事
   第A8版:专题
   第A9版:广告
   第A10版:湖南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财经·综合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世界新闻
   第A15版:体育·健乐
   第A16版:文娱·看点
   第A17版:辛亥百年
   第A18版:辛亥百年
   第A19版:辛亥百年
   第A20版:辛亥百年
   第A21版:辛亥百年
   第A22版:辛亥百年
   第A23版:辛亥百年
   第A24版:辛亥百年
黄兴读懂了孙中山
中老年港澳、海南、厦门特价联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