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3版:辛亥百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速读

第A3版
电梯揪心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911年10月22日,长沙光复
在小吴门,18岁的毛泽东看到墙头升起白旗
在水风井,贪图便宜的伙计差点误了革命大事

    起义军缴获的清军城防炮。

    水风井、贾谊故居的革命之火没有点燃

    1911年10月22日,一个星期天。早晨,新军49标革命代表安定超,突然穿戴整齐带着几个手持步枪的士兵,出现在长沙经武门外协操坪(今湖南人民体育场),他们焦躁不安地踮起脚尖,翘首望向长沙城内的水风井方向。这时,忽然在长沙城北,一处房屋起火。安定超马上吹响紧急集合哨。他身边的士兵,朝天鸣枪三声。新军士兵们拿起手中步枪,纷纷向协操坪集结,湖南辛亥革命拉开了波澜壮阔的举义大幕。

    原来,在长沙举义之初,革命党人就已商议好,起义当天,城内水风井革命党机关卷施社、太平街贾谊故居革命党机关和长沙北门外革命机关三处地点应举火为号。没想到,贾谊故居的革命同志没有将革命机密透露给守庙工人,结果守庙工人郭冬生灭火经验丰富,迅速就把举义的革命之火给扑灭了;水风井革命机关同志,要家中工人飞快上街到附近店铺敲门购买煤油。结果伙计贪图大西门煤油便宜,竟提着桶子奔往二三里外的大西门。水风井的革命同志急得蹦跳,站在水风井街口等待煤油,却看到从小吴门和荷花池方向,已有扎着白布带的新军士兵奔跑进城了。

    8时20分,由革命党人谭满芳发给参加集合的新军士兵每人子弹10发,白布臂章一方。安定超宣布湖南革命开始,传达起义事项,接着宣读了焦达峰、陈作新等议定的起义动员令。 随后彭友胜率49标第二营后队,会同50标和马队向北门进军。他们越过云阳门(当时已封闭,辛亥革命长沙起义胜利后更名为兴汉门)占领了荷花池军械库。然后与从小吴门过来的同志一起围攻巡抚衙门。安定超则率49标第二营前队左队右队,会同辎重、炮兵、工程三营,由小吴门进城,占领谘议局。

    其时,仅小吴门城门关闭,最后被卖菜的炊事兵打开大门,革命军蜂拥而入。

    当参与革命的常治、黄翼球出现在湖南巡抚余诚格面前时,余诚格借故与家人相商,破洞从六堆子街道逃走了。同时常、黄扯下一张白桌布和一张白床单,用墨笔写出两个大大的“汉”字,作为旗帜,挂于旗杆上,全城人民仰望,知长沙已经光复。黄忠浩则被士兵拖到小吴门城墙上杀死,头挂在城楼上,尸身从城楼上扔下了城墙。

    贰

    青年毛泽东的辛亥长沙地理

    在新安里,毛泽东听到了湖北军政府代表的演讲

    辛亥革命爆发二十五年后,即1936年,身在陕北的毛泽东向前来采访的美国记者斯诺回忆起他在长沙的辛亥革命经历。

    他说,在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后的一天,忽然有一位新成立的湖北军政府的代表赶来长沙,并来到他就读的湘乡驻省中学介绍武昌起义的情况。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演讲:“当场,有七八个学生站起来,支持他的主张,强烈抨击清廷,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建立民国。”

    那一年,毛泽东18岁。这一年春天,湘乡东山小学堂的贺岚岗老师应聘到长沙城内的湘乡驻省中学任教,顺便就带着优秀学生毛泽东来到长沙。毛泽东顺利考取湘乡驻省中学,这所中学为革命活动家禹之谟于1905年创办,即今湘乡一中前身。

    这所长沙城内的湘乡中学,位于长沙城市中心的新安里。新安里原址在五一广场东北侧、今天新大新大楼前,已在修建长沙五一市民广场时拆迁。

    从韶山到湘乡,再到湖南省城长沙,毛泽东眼界大开,在这里,他读到革命派创办的《民立报》,看到黄兴领导黄花岗起义,72位烈士殉难,深受感动。又听人说起孙中山革命纲领。毛泽东满怀激奋,写了篇小评论张贴于学校墙上,表示支持革命党推翻清朝,声称应把孙中山请回担任大总统,康有为任内阁总理,梁启超任外交部长。当时毛泽东还分不清革命派和立宪派的区别。

    在初入湘乡驻省中学不久,毛泽东为表示与清朝彻底决裂,在长沙新安里的湘乡驻省中学,他倡议并带头剪辫,还和剪辫积极分子、湘乡梓门桥的胡崇诚动手剪掉了其他十位同学的辫子。

    在小吴门,亲眼目睹“衙门上升起了一面白色的大旗,上书一个‘汉’字”

    在湖北革命党人来到湘乡驻省中学演讲四五天后,毛泽东觉得武汉正在进行激烈战斗,“我决定参加黎元洪的革命军”,他对斯诺说。

    毛泽东说:“我下了决心和其他几位朋友去汉口。 我们从同班同学那里筹了一些钱,听说汉口的街道很湿,需要穿雨鞋,我就向军队里的一位朋友借雨鞋,他们驻扎在城外。”

    毛泽东于是从新安里经府正街,转到贡院街、小吴门正街,想走出小吴门城门,这时“防守的士兵把我拦住了,那个地方已经变得十分紧张,士兵们头一回发给子弹。他们正涌到街上来。”

    “起义军正沿着粤汉铁路逼近这座城市,已经开始交战”,毛泽东向斯诺说的这条铁路,原址就在今天的八一桥下。距今二十多年前我们还可以看到,今天八一桥下跑火车的地方,已成了芙蓉路的一段。

    “同时城里也发生了暴动,劳工们猛攻城门,并取得了胜利。我穿过了一个城门,又折回城里,随后在一处高地观战,一直看到衙门上升起了一面白色的大旗,上书一个‘汉’字。”毛泽东返回学校,发现地处新安里的湘乡驻省中学“已在军队控制之下。”

    根据毛泽东的这段自述,我们能够清楚地知道,其实毛泽东到城外借雨鞋的那天,正是1911年10月22日上午。当时,新军攻入长沙城,长沙宣布光复。

    当然,毛泽东也知道,“第二天,都督府成立了。两位哥老会的重要成员任都督和副都督,他们分别是焦达峰、陈作新”,“新都督和副都督当政不长。他们不是坏人,有些革命的意识,他们很穷,代表着被压迫者的利益,地主和商人们对他们不满,没过几天,我去看一个朋友时,就看见他们横尸街头,谭延闿代表着湖南地主和军阀势力又组织了暴动推翻了他们。”

    (下转A24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速读
   第A3版:电梯揪心
   第A4版:都市·公共
   第A5版:广告
   第A6版:都市·公共
   第A7版: 警事
   第A8版:专题
   第A9版:广告
   第A10版:湖南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财经·综合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世界新闻
   第A15版:体育·健乐
   第A16版:文娱·看点
   第A17版:辛亥百年
   第A18版:辛亥百年
   第A19版:辛亥百年
   第A20版:辛亥百年
   第A21版:辛亥百年
   第A22版:辛亥百年
   第A23版:辛亥百年
   第A24版:辛亥百年
在小吴门,18岁的毛泽东看到墙头升起白旗
在水风井,贪图便宜的伙计差点误了革命大事
辛亥革命湖南人物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