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
最好的配角
永远的黄兴
从推翻帝制、创立民国,到坚持民主、捍卫共和,黄兴的身影随处可见,但他留给我们的印象,似乎总是孙中山的配角。在革命阵营内部,推举黄兴当领袖的呼声不止一次。孙中山的领袖地位屡遭质疑,但关键时刻,黄兴总是力挺孙中山。这些不可思议的行为背后,隐藏着他独特的性格密码。
“革命党人不是来争位置的”
最喜欢跟身边的人讲“ 慢慢细细”岳麓山黄兴墓里只有三样东西
早在辛亥革命前,同盟会内部曾经出现过多次尖锐的矛盾。有一次,同盟会内部认为孙中山接受了日本商人的捐款、日本政府的馈赠,那笔巨款只给当时的《民报》留了二千元的经费,章太炎十分不满,张继、宋教仁等人都赞成要选黄兴做总理。黄兴知道情况以后就回电说:坚决不行,我绝对不当这个同盟会的总理,革命党人不是来争位置的,我不是这样的人,要维护孙中山的主角地位,我还是要当这个配角。
第二次是1909年黄兴在日本,同盟会内部再一次发生分裂。光复会的领袖陶成章、章太炎、李燮和等,不断发表传单,在内部攻击孙中山,要把孙中山从同盟会领袖位置上拉下来。黄兴用自己的巨大威望,再一次维护了孙中山的领袖地位。算起来,黄兴至少有八次这样的机会,他一次又一次地放弃了做主角的机会,他愿意做孙中山的配角,协助孙中山领导同盟会,领导革命。这是他的性格,他的选择。他从来都是这样。
最喜欢跟身边的人讲“ 慢慢细细”
为什么黄兴会这样地选择?很难说清楚。他生平最喜欢跟身边熟悉的人讲“慢慢细细”。这是一句长沙土话,意思是要慢慢来,不要着急。就在这个“慢慢细细”里, 黄兴还赋予了一种包容、不计较的内涵在里面。 可惜,黄兴只活了四十出头,还没来得及再有机会展开他的生命。1916年10月31日凌晨4时,黄兴突发胃出血,救治无效,病逝于上海寓所,时年42岁。孙中山闻之大为哀痛,亲自领衔主持了黄兴的丧事。章太炎也写下一副著名的挽联: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临终之际,他的慢慢细细的性格继续得到体现。留下来的临终遗言里面,想到的都是别人。
第一个是背叛了革命的人——胡瑛,黄兴早期的同志、兄弟,后来成为支持袁世凯称帝的筹安六君子之一,少年英雄堕落成了袁世凯的吹鼓手。最后洪宪帝制失败了,胡瑛很惨,为双方所抛弃,变成了连饭都没有吃的穷困潦倒的一个人。但黄兴临终之际,想到了这位少年时的战友,他说:“你们要照顾他,他现在快要饿死了。饭还是要给他解决。”
第二个是战友、死党——宋教仁。他说:“宋教仁的墓,谭人凤在负责,还没有修好,你们要帮助把这件事做完。”
第三件事,他说,国会要抓紧健全立法,中国的道路要靠制度来解决,靠人是不可靠的,国会要立法。法立而后政治才能上轨道,行政才能有秩序,不纷乱。
这是他留下的最后三句遗言。
岳麓山黄兴墓里只有三样东西
岳麓山黄兴墓里面,只有三样东西,第一是他曾经用过的一把指挥刀,那代表他戎马生涯所有的光荣和梦想。第二样东西是他儿子送给他的纪念品,南京之战时缴获的一个炮弹筒。第三样是黄兴生前用过的笔筒。黄兴就带着这三样东西下葬在岳麓山。他什么也没有带走,他所有的功业,所有的失败,所有的是非都留给后人去评说。黄兴就是黄兴,世上再也没有黄兴。
今天,在湖南长沙的岳麓山上,黄兴墓依旧矗立。正下方不远,便是他的“80后”好兄弟蔡锷将军的墓庐。在他们四周,分布着刘道一、陈天华、蒋翊武等战友的墓。这些曾经惊天动地,再造了一个中国的湖湘子弟们,日夜俯视着身下这片久经沧桑的土地。他们的人生和功业,早已成为不可复制的经典。
■李婷婷 整理
注:全文以著名作家、独立学者傅国涌先生在湖南教育电视台湖湘讲堂上的《绝版黄兴》讲稿为蓝本,删改整理而成。特此鸣谢湖湘讲堂编导黄谊,策划柳理、胡广宇。感谢傅国涌和黄兴孙子黄伟民提供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