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7版:体育·健乐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F1版
封面

第F2版
速读/核心报道

第F3版
黄页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1年09月0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67岁的民间拳师何久祥, 习武数十年只动过两次手
我的拳头只打“五不烂”
记者 陈普庄

    洪门拳第五式:挤步矮杀。

    何老与其弟子、本报副总编辑虢筱非拆解提步龙头手。

    洪门拳第十一式:提步龙头手。

    高手故事· 何久祥

    何久祥,1944年生人,居住在长沙市望城区格塘乡三桥村竹山组,年轻时在乡间做木匠。师从父辈,自幼习武。其父何福生生前为当地著名洪门拳高手“何老九”高徒。现年已近古稀的何久祥,在家过着栽菜种地的田园生活,偶尔以祖传草药偏方为乡邻问诊疗伤。何久祥也是《湖南武术发现之旅》迄今遇到的最默默无闻、最草根的民间高手。

    华声健乐辞典 洪门拳

    旧时湖南底层社会盛行洪门会,初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劫富济贫,行侠仗义。清末革命党人黄兴、谭人凤等对之联络和改造,使湖南洪门会党得以统一,成为一支革命力量。 洪门拳为洪门会中人士秘习之术。

    湖南四大名拳“巫洪薛岳”,其中之“洪”就是指洪门拳。

    到处张扬武功的,都是纸老虎

    “实际上,我们那时候练功夫,都是偷偷练的。身稳手稳嘴稳,到处张扬自己练了功夫的,往往都是三脚猫功夫。”何久祥开始讲起他的习武故事。

    何久祥的父亲何福生,旧时在当地是出了名的“练家子”,尤擅“洪门拳”。解放前,附近邻居家谁受到了恶霸欺负,谁家有个跌打损伤什么的,都找何福生帮忙。受父辈和祖辈的熏陶,何久祥从少年时代,十四五岁便开始习武。何家练的,实际上是洪门拳和邬家拳的结合。所以何久祥老人自己口头说得更多的是“邬家拳”,据说他们的祖师是“邬洪庆”。因为都是口头传授,和现在流传于湘潭、株洲等地的巫家拳是不是一回事老人也说不清楚,不过,二者打拳的风格迥异。

    “我们讲究四桩四扣,最吃亏的就是练桩。”何久祥回忆道。刚开始练桩的时候,何久祥的父亲让他四种桩法换着练,“父亲觉得这种桩法差不多了,就要我换一个姿势,反正没有休息的时候。早上练功,要把晨尿憋得没有了,才算完成任务。练了一早上的桩,直到晚上上厕所,蹲下去都起不来。”

    桩法还只是基本功,要练得上乘的功夫,还得使用一些小窍门。洪门拳里有一套棍法,闪转腾挪间,棍扫一大片。“练棍对手腕的力量要求很高,我们练功的时候,就到山里找一根虎口粗细的竹子,七尺来长,从第一个竹节到最后一个竹节打通,里面灌上一半的沙子。不能灌满了,就是要在出棍收棍的时候,利用沙子的惯性,练手劲。”何久祥一边说,一边比划着。

    采访中,老人为我们演示了棍术和拳法。舞棍打拳,虎虎生风。特别是催力发声,如同狮子吼,沉闷而又有穿透力,让我们见识了老人年轻时练就的功夫底蕴。

    初学时好斗,练成后反而淡定了

    何久祥说,儿时习武,多少有些爱动、好斗的因素,但真正习得一身武功,“反而看什么事情都会平和一些。”习武半个世纪,何久祥说他只动过两次手。

    “那还是在我40来岁的时候,女儿家里建房子,我就从黄金乡拖了一车砖回来。在路上,就被附近一个做砖生意的地头蛇拦住了,他质问我为什么不买他的砖,太不把他放在眼里。”何久祥说,当时他正要和对方理论,突然看到从那家店铺里出来六七个人。“要出事,这一架躲不过了。”何久祥下意识地朝着冲在最前面那个人一招“挤步矮杀”,单掌直取对方腰间,“那个人就飞出去了。”说起往事,何久祥并没有露出得意的神情,“功夫本是强身健体的,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出手的。”

    何久祥的另一次出手,更为凶险。“那时候我在做木工,在浏阳拖了一车木材,对方也是拦路挑事,但人数更多,有十几个人。”何久祥说,“用的什么招我不记得了,反正思路就是擒贼先擒王,打翻一个,吓翻一窝。”

    如今,何久祥在田间村头过着恬静的日子,那些武术招式,只不过是他茶余饭后聊以韵味的“佐料”,虽应邀在周边村里教过几场“打”,但学习者大多要外出打工,或是一时兴趣作罢,很少有人跟着坚持练下来。不过,何家祖传的疗伤草药,在乡间依然小有名气。“我吃穿不愁,也不指望这个赚钱,别人来看伤,我只收点成本费。”何久祥告诉记者。

    针对如今办公室人群高发的肩颈腰腿疼痛,何久祥也给出了一副草药方:生川乌、草乌、红花、白芷、末药各10克,马尖子、乳香各15克,姜黄、青代各6克,研细末外敷。何久祥特别告诉大家,此方中生川乌、马尖子、草乌等几味药都有大毒,切勿内服,开放性伤口请勿使用。

    ■记者  陈普庄

    武林轶闻

    虢老三,何老九

    打遍天下无敌手

    旧时,靖港是长沙的北门户、扼水上进出湖南的咽喉。巨商小贾,达官流民,江湖人物,都不时在这里停歇和汇集。旧时之人习武,往大了说是保家卫国,往小了说是强身健体,还有个更实际的理由便是在江湖中安身立命,不至于让钱财性命落入不法之徒手中。在靖港这样一个商机遍地的商业港口,武术也便有了其生存壮大的土壤。

    在靖港一带,说到斗狠弄武,解放前以“虢老三、何老九”为最。一句“虢老三、何老九,打遍天下无敌手”,流传很广。这话并非要戏薄天下武林,是乡人对事物的一种表达方式。

    “虢老三”曾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投军入伍,相传还在一次军中会操时,与当时的澧州守使贺龙有过切磋。

    “何老九”擅长洪门拳。据内行介绍,“洪门拳”是由洪门前辈结合邬家拳等多门派功夫的优势,并针对实际运用中的技击所需而创立。

    虢老三与何老九本为表亲,两人在江湖中也颇有些惺惺相惜的意味。不过某年端午节,两人在一场龙舟竞逐中代表各自族姓,难分高下。禁不住众人起哄,便在河堤上打了一架。“据说是谁也没伤着谁,何老九用棍,一个‘白蛇吐箭’,没有打到虢老三,好多人说何老九输了。但也有内行说,何老九那招是虚招,两人难分高下,觉得大家都看了热闹又不伤和气,就收手了。”何久祥老人给我们讲起了这段传说。

    “虢老三”和“何老九”当时在靖港、格塘一带广有传人。不过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年轻一代鲜有坚持习练之人了。何久祥老人倔犟地坚守着老祖宗传授的东西。■记者  陈普庄

    伏案观拳  

    原汁原味的乡间传统武术

    二十多年前在何师门下学拳。老人叨念得最多的一句是:“功夫是操出来的。”

    旧时,乡间练拳习武,总是用重复、枯燥地苦练基本功来操功夫,视行拳走架为活动气血的辅助手段,所练和琢磨的都是“功夫上身”和一招制敌的法子。当今很多人在健身的幌子下,练拳大多以套路为教学,以表演为目的,流行武术便近乎舞蹈和体操了。

    习练传统武术,是一个操习体悟过程,一个身心修炼的过程。这过程很漫长,须有绝大恒心和吃苦耐劳精神。

    陪《湖南武术发现之旅》采访,又找回了儿时的星星点点记忆,重温乡间保留下来的原汁原味武术。■虢筱非

    一招半式

    第一式:插手(起势)

    第二式:运气

    第三式:开步双拳

    第四式:上步破

    第五式:挤步矮杀

    第六式:挡角

    第七式:上步冲拳

    第八式:转身标阳铲脚

    第九式:迎开三拳

    第十式:插手

    第十一至十三式:转身提步三龙头手

    第十四式:擒拿一跨手

    第十五式:拉枪

    第十六式:矮踏风

    第十七式:高踏风

    第十八至二十式:挤步三拗龙肘

    第廿一式:拉枪

    第廿二式:尖桩

    第廿三式:排刀

    第廿四式:狮抱头

    第廿五式:泼(收势)

    本组图片均由记者  刘桂林 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F1版:封面
   第F2版: 速读/核心报道
   第F3版:黄页
   第F4版:广告
   第A1版:头版
   第A2版:个税改革
   第A3版:假证买房
   第A4版:都市·公共
   第A5版:广告
   第A6版:广告
   第A8版:湖南省第二届金融博览会
   第A9版:都市·公共
   第A10版:热线新闻
   第A11版: 热线新闻
   第A12版: 长沙市井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 长沙市井
   第A16版:健康专刊
   第A17版:三湘之美 世界看见
   第A18版:湖南新闻
   第A19版:中国·重点
   第A20版:中国·文摘
   第A21版: 世界·视点
   第A22版:世界·万象
   第A23版:文娱·焦点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 文娱·看台
   第A26版:文娱·看点
   第A27版:体育·健乐
   第A28版: 体育·赛道
   第A29版:华声军事
   第A31版:微博日报
   第A32版:体彩快报
   第A33版: 家居·业界
   第A34版: 副刊·新知
   第A35版: 副刊·情感
   第A36版:长沙社区文化节
   第B1版:财经
   第B2版:财经·综合
   第B3版: 财经·互动
   第B4版:移动周刊
   第B5版: 移动周刊
   第B6版:财经·理财
   第B7版: 财经·理财
   第B8版:湖南省第二届金融博览会
我的拳头只打“五不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