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天路寻爱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速读

第A3版
“甲醛杀手”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1年08月2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13天、辗转2万里,等了32年后她终于圆了异国祭扫英灵心愿
“天路寻爱”:路到哪,爱就到哪
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 黄海文

    ▲“天路寻爱”小组将三湘华声全媒体副总编辑虢筱非的书法作品赠给吉尔吉特市最高行政长官、首席部长赛义德·麦迪·夏。

    巴基斯坦军人在中国烈士陵园举行祭奠仪式。

    巴基斯坦普通百姓Aziz Jan邀请“天路寻爱”小组到家中做客。

    塔什库尔干县公安局长李源率民警为“天路寻爱”小组送行。

    本版图片均由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  童迪  摄

    ■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 黄海文

    32年前,他和她花前月下海誓山盟,但他作为一名援建中巴公路(喀喇昆仑公路)的中国军人,因病牺牲在异国他乡,从此他们阴阳两隔;32年后,三湘华声全媒体“天路寻爱”小组沿着当年她男友修筑的公路,为她圆了“这辈子一定要为他扫墓”的梦想。

    这段寻爱的行程,跨越了32年,从8月10日到23日辗转了13天,行程达两万里,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全程组织、体验、记录,深刻感受到正是包括朱法安烈士在内的援巴军人用自己的鲜血和汗水,凝结成了一条坚韧的中巴友谊之路,一条铺满“爱”的天路。

    1

    国境线上的温暖

    现年53岁的肖际玉是慈利县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32年前她的未婚夫朱法安牺牲在巴基斯坦。32年来,她始终没有忘记烈士,一直盼望能前往巴基斯坦为他扫墓。为此,三湘华声全媒体管委会领导毅然决定,组建“天路寻爱”小组,为她圆梦,小组于8月10日顺利成行。

    8月11日上午10时许,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第二交通总队六支队党委常委、总会计师邓彬在网上看到了三湘华声全媒体关于“天路寻爱”的报道后,他推测小组赴巴走喀喇昆仑公路必然路过喀什市,于是在与三湘华声全媒体联系后,邓彬与山东籍战友胡金玉驱车赶到“天路寻爱”小组入住的宾馆,特意为肖际玉送上了鲜花和慰问金。

    12日下午,“天路寻爱”小组抵达中巴边境的塔什库尔干县时,塔什库尔干县委常委、公安局长李源热情接待了小组一行。14日上午,李源局长特意送小组到红其拉甫国境线及武警边防检查站了解情况,15日,他又亲自带领民警为寻爱小组送行。

    21日下午,“天路寻爱”小组回国,返回塔什库尔干县。李源局长闻讯,非常高兴地说:“我推算你们就在这两天回国了,正等你们的消息呢。”随即,他安排了寻爱小组一行的食宿。第二天早上,他再次为寻爱小组返乡送行。

    2

    《三湘都市报》成了“通行证”

    三湘华声全媒体发起的“天路寻爱”行动,不仅得到了沿途所有爱心人士的关照,连报道“天路寻爱”行动的《三湘都市报》也在两万余里的行程中,赢得了各界的尊重,成为寻爱行动中的一张“特别通行证”。

    6月23日,“天路寻爱”小组前往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办理签证,按照巴方的规定,办理签证最快也要5天时间。为了争取早日办好签证,记者拿出刊登肖际玉事迹的《三湘都市报》请巴方给予关照。报纸引起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汗的高度关注,他不仅亲自接见了记者一行,还高度赞扬了肖际玉大姐和《三湘都市报》,并指示工作人员在一小时内全部办理好记者一行8人的签证。此外,马苏德·汗大使还安排专人负责与巴国内联系,让政府接待、军队护送“天路寻爱”小组赴巴。

    8月12日,“天路寻爱”路过新疆盖孜公安边境检查站时,因没有国内有关部门的介绍信,也没巴基斯坦政府的正式邀请函,通行受阻。记者拿出刊登巴政府邀请“天路寻爱”小组访巴的《三湘都市报》跟边境公安人员解释。执勤的公安人员看了报道后很感动,让“天路寻爱”小组顺利过关。

    8月15日,“天路寻爱”到达红其拉甫武警边防检查站。因有了前两次的经历,记者再次拿出《三湘都市报》请求帮助,寻爱小组再次顺利过境。

    在“天路寻爱”小组20日返回时,多名武警非常关切地询问“天路寻爱”小组一行的情况,其中2名武警干部还主动向记者索要了2份刊登“天路寻爱”报道的《三湘都市报》以作纪念。

    3

    “他们能说出每一个烈士墓的位置”

    喀喇昆仑公路北起新疆城市喀什,穿越喀喇昆仑山脉、帕米尔高原等,经过中巴边境口岸红其拉甫山口,南到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全长1224公里。公路全线海拔最低点为600米,最高点为4694米,因地质复杂,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但记者一行发现,这条神秘的公路,因“天路寻爱”已成为一条“爱心公路”。

    17日上午10点,巴方军政官员陪同寻爱小组前往吉尔吉特的中国烈士陵园祭奠,中国路桥工程有限公司驻巴项目部翻译马贵明应巴方邀请,临时担任翻译。在烈士陵园,寻爱小组寻找朱法安等人的墓地,马贵明竟能根据名字说出每一个烈士墓的位置。记者很惊诧,问他怎么知道得这么详细?马贵明拿出记载着烈士名字的笔记本告诉记者:“不仅仅是我知道,所有在巴基斯坦工作的路桥公司员工都知道。”

    原来,路桥公司的员工常来陵园清洗烈士墓碑。由于年深日久,墓碑上烈士的名字都暗淡不清了,路桥员工就用红笔把烈士的名字涂亮,并一一拍照发到网上,以便烈士的家属能看到异国的亲人墓。

    不仅如此,每到清明的时候,该公司还组织员工给烈士们扫墓。而尤让记者感动的是,因被中国军人感动,巴基斯坦籍85岁的阿里·马达德和52岁的阿里·艾哈迈德,在过去30年中始终坚持看守陵园。

    4

    “中国朋友一直在我的内心深处”

    一路上,巴基斯坦给予了“天路寻爱”小组很大的支持。途经喀喇昆仑公路时,因堰塞湖隔阻,过不去。巴基斯坦派了军用直升飞机接送小组,在巴访问的5天时间里,每天的出行至少有20多名军政官员陪同、9辆车送寻爱小组往返,,再加上两家军用直升机来回迎接。

    按巴方的风俗,去世的人是不该占据有限的绿色的,但友好的巴基斯坦人民却把一大片葱绿留给了中国援巴烈士,使得陵园松柏参天、绿草茵茵。

    临回国的前一天,巴基斯坦普通百姓Aziz Jan还主动邀请“天路寻爱”小组到他家里做客。记者获悉,当年中国军人援筑中巴公路时,Aziz Jan作为一名巴方军人,也曾参与修筑。“那时候,我和中国军人们一起打野山羊、侃大山、打闹,比自己的兄弟还亲。”谈及往事,Aziz Jan眼里直泛泪花,并不停地念叨:“中国朋友一直在我的内心深处。”

    在返回的路上,马金龙翻译告诉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巴基斯坦人尽管很节俭,但招待客人总是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来,从不吝啬。我们十多人吃这一顿,够Aziz Jan全家吃半月。到这里的外国人,只有中国人才能享受到这种盛情。”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速读
   第A3版:“甲醛杀手”
   第A4版:广告
   第A5版:广告
   第A6版:周末烟花
   第A7版:都市·公共
   第A8版:都市·公共
   第A9版: 热线新闻
   第A10版:热线新闻
   第A11版:天路寻爱
   第A12版:长沙社区文化节
   第A13版: 长沙市井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湖南新闻
   第A16版:黄页
   第A17版: 中国·重点
   第A18版:中国·文摘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广告
   第A23版: 世界·视点
   第A24版:世界·万象
   第A25版:文娱·看台
   第A26版: 体育·健乐
   第A27版:微博日报
   第A28版:感恩季
   第A29版:感恩季
   第A30版:楼市·业界
   第A31版:食品·综合
   第A32版:经济·综合
   第B1版:财经
   第B2版:财经·综合
   第B3版:财经·关注
   第B4版:副刊·记忆
   第B6版:财经·关注
   第B7版:财经·互动
   第B8版:财经·创富
   第T1版:双城记
   第T2版:双城记
   第T3版:广告
   第T4版:广告
   第T5版:双城记
   第T6版:双城记
   第T7版:广告
   第T8版:广告
   第T9版:广告
   第T10版:双城记
   第T11版:广告
   第T12版:双城记
   第T13版:广告
   第T14版:双城记
   第T15版:广告
   第T16版:广告
“天路寻爱”:路到哪,爱就到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