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6版: 菁菁校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F1版
封面

第F2版
速读/核心报道

第F3版
广告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1年08月10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孤星闪烁
我看《大师与玛格丽特》
刘燕青

    布尔加科夫以斑斓的想象和略显零乱的线索讲了一个故事:魔鬼沃兰德一行人降临莫斯科,人们在他们的考验中丑态百出。作者还借大师之笔和沃兰德的神力,再现了犹太总督彼拉多和耶稣之间的纠葛。

    在书中,莫斯科文坛有四种人:享受高级待遇,充当思想指挥者的“成功”文人(柏辽兹);主流思想的笔杆子(诗人伊凡、评论家拉通斯基);“写的东西连自己都不相信”的潦倒文人(应景诗人柳欣);违背主流思想而受抨击的自由创作者(大师)。

    整部小说人物纷繁,几遍看下来,我记住的不是那对旷世情侣,而是在魔鬼捉弄下暴露出人性弱点的人们。然而,我总觉得那些令人叫绝的讽刺背后少了些什么。这些人身居社会的不同位置,都在时代里受着苦。作者却以受了伤而带有几丝复仇色彩的笔调勾勒出他们的遭遇,像看西洋景似的冷眼站在一旁。最绝的一招,就是让魔鬼带走了唯一能拯救人们心灵的象征自由思想的大师,那部赞美宽恕和勇敢的小说也随之离去,于是魔鬼走后,一切照旧。

    大师的喜剧,世界的悲剧。

    我宁愿将这种结局理解为作者为了引人深思而刻意做的安排,而不是仇恨和绝望带给文学的局限。这种局限正是许多文学家在孤苦的创作中难以逃脱的。诚然,《大师与玛格丽特》是俄罗斯文学苍穹上的一颗明星,但它无法像高尔基、契科夫的作品一样打动人心,因为它缺少的正是约书亚的宽恕和理解,缺少“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讽刺啊,杜甫也只考虑到“士”)的胸襟。因为,对于这个说“在苏联我成了俄罗斯文艺旷野上唯一一匹文学恶狼”的另类,我们的理解来得太晚了。

    ■师大附中  刘燕青

    (本文转载于sxxjz@163.com)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F1版:封面
   第F2版:速读/核心报道
   第F3版:广告
   第F4版:黄页
   第A1版:头版
   第A2版:湘啤没落
   第A3版:广告
   第A4版:游艇监管
   第A5版:都市·公共
   第A6版:都市·公共
   第A7版:热线新闻
   第A8版:热线新闻
   第A9版:长沙市井
   第A10版: 民生调查
   第A11版:湖南新闻
   第A12版:华声网事
   第A13版: 广告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世界·视点
   第A16版:世界·万象
   第A17版:三湘之美 世界看见
   第A18版:文娱·看点
   第A20版:微博日报
   第B1版:财经
   第B2版:财经·理财
   第B3版:湖南省第二届金融博览会
   第B4版: 财经·专题
   第B5版:财经·关注
   第B6版:旅游
   第B7版:旅游
   第B8版:财经·互动
   第C1版:汽车周刊
   第C2版:汽车·焦点
   第C3版:汽车·市场
   第C4版:广告
   第C5版:汽车·焦点
   第C6版:汽车·市场
   第C7版: 汽车·业界
   第C8版:汽车·本土
   第T1版:快乐成长
   第T2版: 天天向上
   第T3版:快乐报童
   第T4版:开心阅读
   第T5版:玩转假日
   第T6版: 菁菁校园
   第T7版:菁菁校园
   第T8版:小记T台
我心中的江南
美丽的橘子洲
四季的脚步
我是小义工
乱糟糟的课前
新玩法与老后果
孤星闪烁
人性本不恶也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