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19日讯 眼下正值暑假出游高峰期,关于“亲水游”、“团购游”的事故和纠纷频频发生,旅游部门接到了不少投诉。长沙市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今日特别发布《暑期出游温馨提示》,提醒广大市民注意安全、谨防陷阱、开心度假。
【案例一】 玩水最好买份保险
7月上旬,长沙市民王先生带着儿子和侄子一起参加某旅行社组织的“漂流+拓展一日游”。皮筏子翻了,10岁的儿子和11岁的侄子掉入河道中,虽然最后安全获救,但这番经历让他们心有余悸。
除了漂流,不少国内游及出境游也推出了水上娱乐项目。受天气和洋流、海浪变化影响,表面平静的海面可能暗流密布,如果缺乏安全防范,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支招:出游前一定要关注目的地的气象、汛情、灾情等信息。最好先了解救生常识,掌握船上救生设备的使用方法,不要私自行动。游客还可以主动购买相关保险,提高风险应对、处置能力。
【案例二】
低价游变购物游,签合同是关键
进入暑假以来,低价旅游产品成为不少团购网站的主打热点,低至两三折的旅游产品尤为吸引眼球。然而,不少“过来人”透露,超低价团购游其实不太靠谱。
“网站上写的是纯玩团,可我们接连被带入了三四个购物点,都变成‘购物游’了。”市民简小姐今年6月团购了“云南五日四夜游”,标价约为市场价的1/3,回来后却直呼“便宜没好货,最终所花的总费用比一般旅行社报价都要高。”
支招:切忌盲目追求便宜。如果费用低得夸张,那肯定免不了购物、自费娱乐等环节。一些团购网站和旅行社广告上的“口头吆喝”并不可靠,最好选择正规、具有合法资质、诚信度高的旅行社,并签订好旅游合同,把行程安排白纸黑字写清楚。
【案例三】 “模糊词”猫腻多
有一种行业陋习在出境游中很常见。华声网友小C发帖称,他今年5月跟团去新马泰旅游,入住酒店与“五星级”标准相差甚远,仔细看合同才发现写的是“某某五星级连锁酒店或同级”;他花了好几百元参加自费潜水活动,事先宣传“30分钟的潜水将会看到五光十色的海底珊瑚”,结果却只有15分钟的水底面包喂小鱼。
支招:游客有权利拒绝合同中出现“准×星级”、“×星级或同级”等模糊用语。应保留旅游合同、旅游发票、景点门票、保险单据、医疗单据等资料和有效凭证,以方便维权。
■记者 谭斯亮 通讯员 李红枚
链接
我省首款区域性主题旅游商品面市
本报7月19日讯 7月18日,一款具有浓郁长沙特色而且环保实用的旅游纪念产品——《沁园春·长沙》书法桌垫正式上市,即日起将在岳麓书院、青年毛泽东纪念馆陈列展出。该产品是我省首款区域性主题创意旅游商品,有效弥补了我省旅游成为“千亿产业”后,旅游商品缺乏特色、在旅游总收入中占比明显偏低的软肋。 ■记者 谭斯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