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沙出发,车行50公里,就到了一个群山环绕的山冲——炭子冲,它就是刘少奇的家乡。从炭子冲再往西,就是山水秀丽的韶山冲——毛泽东的家乡。两个山冲相距仅25公里。
任弼时的故居坐落在岳阳汨罗市南区的唐家桥; 彭德怀元帅出生于湘潭县西南的乌石寨彭家围子;贺龙元帅自湘西桑植县洪家关走出;罗荣桓元帅从衡东县鱼形乡南湾村踏上革命道路……蔡和森、邓中夏、徐特立、谢觉哉、何孟雄、王首道、黄克诚、粟裕等等都是从湖南走出的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
在湖南,伟人、名人故居和革命历史遗迹遍布各地。透过它们,我们仿佛看到了几十年前在这片大地上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看到了为中国革命树立一座座丰碑的那一个个闪光的名字。
中国近代史上涌现出众多的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当时湖南独特的历史、社会条件决定的,与辛亥革命后湖南政局的特点、外来文化思想影响的深远、湖湘文化的源远流长,加上湖南人性格强悍、有敢为人先的精神等方面密切相关。
湖南第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多数经历或目睹了辛亥革命,如林伯渠、徐特立,都是湖南辛亥革命的元老。辛亥革命失败后,湖南成为南北军阀混战的拉锯战场。北洋军阀在湖南三进三出,老百姓没有安宁的日子,工人、农民对改变现状的要求特别强烈。历经甲午战争、列强入侵的民族危机,湖南城乡经济在外国资本的入侵下破产,土地日益集中,地主对佃农的剥削日益沉重。就是在这种社会、经济环境下,救国救民的思想在湖南涌现、迸发,以毛泽东、蔡和森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有识之士开始积极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虽然是一个内陆省,但湖南受外来西方文化的影响却很深。辛亥革命前后,湖南人去日本留学的特别多,“五四”运动前后去法国、苏俄留学的更多,呼朋唤友出去寻找救国救民真理蔚然成风。毛泽东、蔡和森发起成立新民学会时,就有建立政党的打算。新民学会一成立,就确定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当时全国有1000多人出国留学,而湖南籍人士就有360人。正是外来思想的广泛、深入影响,使得新文化、马克思主义在湖南得到了快速传播,对湖南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培育出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
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为湖南无产阶级革命家群起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湖湘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力主变革。从王船山、魏源、谭嗣同到毛泽东、蔡和森,都有一种上下求索、立新反旧、勇于进取的革命精神。这种湖湘文化孕育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志士仁人,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多次革命运动。
正是在特定的历史、社会、文化条件下,勇于变革、善于斗争的湖南无产阶级革命群体,在大浪淘沙的中国革命斗争中脱颖而出,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