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热土潇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速读/核心报道

第A3版
高考现场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1年06月08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废墟中重新站起新苗寨
记者 彭可心

6月6日,古丈县默戎镇毛坪村,一位苗族姑娘身穿民族服装徐徐走来。美丽的夯吾苗寨如今已成为热门旅游景区。记者 李丹 摄

   2009年7月21日凌晨,一场大火笼罩了一处苗族聚居地——古丈县默戎镇毛坪村,烧毁民房24栋,损坏民房7栋,受灾31户,损毁村道、堤坎15处,直接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2011年6月6日,同样的地点,但名字已变成了夯吾苗寨,呈现一片美丽祥和的景象。灾后成为废墟的房屋已经变成了具有民族风情的新房;寨子里的姑娘穿着苗族特有的服饰迎接四面八方的游客;姑娘们唱着拦门歌,打着迎宾鼓表达对远方客人的欢迎之情。

    毛坪村大变样,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毛坪村党支部书记龙献文的努力和带动。■记者 彭可心

    “领头羊”打造民俗文化游

    毛坪村共8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寨,1204人,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穷”苗族聚居地。

    46岁的龙献文从事基层工作16年,在他带领下的党支部发挥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1993年,当时还不是村组干部的龙献文,为了解决毛坪村通电的问题,带领一群村民忙上忙下,各方奔走筹措资金,终于让本村通上了电,得到了全村人的认可和拥护。

    1996年,为了解决毛坪村学生上学难的问题,龙献文组织修建了毛坪村上学桥。在资金、物资各方面都非常匮乏的情况下,他主动拿出自己家将要修建新房的钢材建上学桥。他还把一栋耗资近40万元的私人房屋,无偿捐赠给村里作组织活动中心。

    人畜饮水、建希望小学、农网改造、道路硬化、建防洪堤……之后的十多年里,毛坪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迅速而有效地开展起来。

    龙献文后来外出做生意,日渐富裕起来,但他心中始终记挂着家乡。“我是毛坪村人,也是苗族人,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光我富裕不够,要带动整个家乡富裕才行。我们苗族有自己的文化,完全可以打造自己的民族风情旅游品牌。”他与妻子商量后,决定回家乡,带领家乡父老共同致富。

    2009年大火过后,受灾户悲痛欲绝不知所措。这时,龙献文站出来说:“父老乡亲们,不要悲伤,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党和政府会帮助我们的,我们自己也要自力更生,不要产生等、靠、要的思想。”他作为支部书记,带头捐款2万元用于灾后重建。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党员、干部纷纷捐钱捐物开展灾后重建。

    当时,平均每天两三百元的日常接待费用都是由龙献文私人垫付,他还将4台小车全部免费提供给村干部使用,并自掏腰包付油费、差旅费,奔走在灾区、古丈县城、吉首、长沙之间,落实救灾款物。灾后重建的日子里,他每天都忙碌到凌晨两三点,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二十多天下来,人瘦了一圈,声音沙哑,眼中布满血丝。

    在他的感召下,毛坪村村支两委在灾后重建中没有一丝懈怠,终于在2010年1月,让受灾群众搬进了新房。

    2010年,龙献文组织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到贵州千户苗寨学习。回来后成立夯吾苗寨景区,现日接待游客600人次。

    吸引打工者回乡共建苗寨

    带领我们参观苗寨的导游龙美玲是毛坪村本地人,28岁的她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外打工,去年8月毛坪村夯吾苗寨成立后,她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导游。

    “之前3年在广东打工,晚上加班加点工作每年只有一万多元的收入。我学历不高,在外面再努力也赚不到多少钱。”龙美玲回来后家人也很开心,“现在收入跟以前差不多,而且离家人近,他们也能少操些心,工作也不用加班加点。”

    龙美玲带我们参观苗寨各家的屋子,苗家独特的火炉,听70多岁的“龙山歌王”龙婆婆唱苗语歌,欣赏苗族巫师和苗家姑娘的表演。

    “这些屋子都是苗寨里的乡亲自发捐出来供游客参观的。”龙美玲带我们去到一间屋子休息,泡上古丈毛尖。“苗寨里的人白天大部分都去山里放牛或种茶,屋子都空出来了,要劳作到晚上才回家。我们就利用白天这段时间接待各方游客,让他们见识下真正的苗寨。”

    从苗寨往上走,有一片1000亩的茶叶基地,种的是古丈的特产毛尖。“很多人知道西湖龙井、云南普洱,知道古丈毛尖的不多。我们希望将旅游和茶叶结合起来,让更多人知道古丈毛尖。”

    自从夯吾苗寨成立以来,许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都选择回家乡工作,一起建设苗寨。现在大约有30多人在苗寨工作,其中讲解员15人,其他人选择在家里卖茶或者为游客服务。

    分镜头

    农村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致富

    从吉首市马颈坳镇走盘山公路上去,偌大的果园呈现在眼前。这里就是马颈坳镇农业科技示范园,总面积达544亩,现有各类水果综合开发350亩左右,包括柑橘、桃子、李子等。

    马颈坳镇镇党委书记孔庆国介绍,果园属于镇里的集体经济,“我们要将示范园打造成集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春天来可以赏桃花,夏天和秋天来可以摘果子,冬天来可以赏梅花。游客既可以观看农村秀美的景色,又可以尝试摘果的乐趣。”

    马颈坳镇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成功运营,代表以“合作社+村支部+农户”为运作模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社,获利最大的是参与其中的农户们。

    米坡村的椪柑种植大户黄增富之前年收入只有几千元,自从承包了近30亩椪柑园后,现在年均收入达到6-7万元。“合作社会派专业的技术人员过来指导,我的椪柑还有专门的收购商,销往全国各地。销售渠道增多了,自然收入也增多了。”黄增富的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速读/核心报道
   第A3版: 高考现场
   第A4版: 高考现场
   第A5版:广告
   第A6版:高考现场
   第A7版: 旱涝急转
   第A8版: 深度调查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专题
   第A13版:都市·公共
   第A14版:热土潇湘
   第A15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中国·重点
   第A19版:中国·重点
   第A20版:世界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 体育·健乐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 文娱·看点
   第B1版:财经
   第B2版:财经·综合
   第B3版: 财经·关注
   第B4版: 广告
   第B5版: 财经·理财
   第B6版: 财经·互动
   第B7版: 财经·操盘
   第B8版: 财经·关注
   第C1版:汽车周刊
   第C2版:汽车·市场
   第C3版:汽车·本土
   第C4版:广告
   第C6版:汽车·市场
   第C7版:副刊·新知
   第C8版: 微博日报
废墟中重新站起新苗寨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