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速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速读

第A3版
今日焦点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0年12月3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即从商业回文化,便改襄樊为襄阳
然玉

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原襄樊市襄阳区更名为襄阳市襄州区。

在这个文明古国,文化曾被简单粗暴地作践。一如“襄阳”,曾经被如此轻易地抛弃。1950年,仅仅出于命名的便利、为体现机械性公平,决策者在合二为一的襄阳、樊城两城中各取一字,便有了“襄樊”这个市名。襄樊一市下辖襄阳、樊城两区,看似兼顾双方、不偏不倚,而实际上,文字上的取巧,已然昭示了历史敬畏的流逝。

所幸,历史的价值、文化的分量,在今天这个时代得到重新重视。尤其当“文化”成为可以兑现GDP的品牌后,民间与官方就愈加珍视某些符号性意象。襄樊更名襄阳此举背后含义丰富:一来,借助更名,城市知名度得以跃升。毋庸置疑,襄阳较之襄樊具备天然优势。谁都知道,襄阳乃诸葛丞相隆中高卧之地;而在《射雕英雄传》中,它亦是靖哥哥和蓉儿并肩苦守之城。除此,此一消息一经公布旋即引来热议不断,本就是提高知名度的高明手法。再者,复名襄阳同样体现了一种历史的承袭。当社会普遍感叹传统断层,启用古名无疑契合了时代的溯古情绪。

文化搭起台,经济好唱戏,更名背后的功利考量无需回避。现实而言,“文化搭台”泛滥成灾,由此引发的闹剧不一而足。从李白到西门庆、从夜郎国到花果山,故里之争烧遍神州大地。与之相较,更改市名显然文明不少。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新名具备殷实的民意基础。国人历来故乡情结浓厚,行走四方皆以家乡为傲。一个充满历史厚重感的“襄阳”,注定能激起更多认同感与归属感。城市名称,不仅是一个称呼,很多时候能内化为一种气质。成都,象征着惬意而休闲;上海,意寓现代和先进。那么,襄阳何尝不会成为一个地域文化坐标,彰显之于古老文明的尊重?

抛弃抽象的乐观与激昂,一些琐碎而世俗的细节同样值得考量。首先,如何补偿伴随更名而来的不便?可以想见,诸多地理标识需要替换、当地民众户籍亦需更新。于此,若善后对接不畅,势必带来混乱。另外,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如何补偿原“襄阳区”的受损利益?改称“襄州”之后,原先的“名城红利”便转移到了市一级,该区损失不可谓不大。所以,决策者有义务以适当政策工具平衡各方利益。

重启古名,已悄然成为不少地方的选择。身边的例子是,我省原有个零陵地区,后改称永州市,周代即有的地理名称黯然作古。后经人大代表呼吁,该市将芝山区改名为零陵区,得以延续了一丝古老的血脉。此类趋势固然值得赞赏,但务必警惕陷入流俗化误区。若仅将古地名视作“提现支票”,大兴土木、人造复古,辅以媚俗宣传,那么便无异于一场文化悲剧。赤裸裸的资本冲动,只会冲淡附着地名之上的历史价值。 ■然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速读
   第A3版:今日焦点
   第A4版:民生调查
   第A5版:都市·公共
   第A6版:都市·公共
   第A7版:都市·公共
   第A8版:热线新闻
   第A9版:广告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热线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都市·社区
   第A15版:生活黄页
   第A16版:小记者
   第A17版:中国新闻
   第A18版:华声军事
   第A19版:世界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体育·赛道
   第A22版:文娱·看点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广告
   第B1版:广告
   第B2版:财经·关注
   第B3版: 财经·分享
   第B4版:财经·分享
   第B5版:财经·理财
   第B6版:财经·理财
   第B7版:财经·操盘
   第B8版:为“2010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候选人喝彩
   第C1版:三湘楼市
   第C2版: 楼市·关注
   第C3版:楼市·关注
   第C4版:家居·潮流
   第C5版:广告
   第C6版:家居·设计
   第C7版:副刊·情感
   第C8版:3C·业界
即从商业回文化,便改襄樊为襄阳
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6日召开
学生自带干粮
抗议食堂涨价
面孔
非常语录
天气晴朗 气温攀升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