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0月16日(农历九月初九),我们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重阳节。重阳节正式成为节日,是在西汉时期,又称为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登高节。古人认为,九为“阳数”,象征吉祥、幸福、光明。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双九,故曰“重九”;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称“重阳”,所以这一天为重阳日。
1989年,我国正式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此后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不仅是一个温馨的传统节日,又是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日子。
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等习俗
重阳节的习俗很多,有登高游览、饮酒赏菊、佩插茱萸、蒸吃重阳糕等。
登高 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据考证,重阳登高的习俗始于东汉,后来,登高慢慢成为重阳节的重要习俗。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同样也是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佳篇。
赏菊 民间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凌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重阳节赏菊据说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纷纷仿效他,于是就有了重阳赏菊的习俗。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吃重阳糕 重阳节吃重阳糕,因为“高”和“糕”谐音,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据传九月九日天明时,人们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饮菊花酒 《艺文类聚》引《续晋阳秋》记载:“世人每至(九月)九日,登山饮菊花酒。”据说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
现代,重阳节发展成为“敬老节”
古老的重阳节演变至现代,为尊重和顺应九九重阳节这个“九九、久久、延年益寿”的民俗与吉祥观念,国家将重阳节这天定为“敬老日”、“敬老节”或“老年节”、“老人节”,积极开展尊老敬老活动,大力提倡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为老年人办实事、好事。重阳节已经发展成为爱老、敬老的节日。
每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关爱老人也同样是关爱我们的将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这天高云淡、秋风飒爽的季节,祝愿所有的老年人健康快乐。■黄双玉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