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的许先生花900元,买下150包“下火王”(一种降火保健品),第2天,他便拿着电脑小票和发票找到商家,要求以十倍的价格赔偿,原因是这些“下火王”有问题(详见本报8月23日A04版)。根据新的《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对假冒商品实行退一赔十。
一个月的时间里,许先生采用类似的方法可以赚到一万多元,这样的长沙版“王海”以如此“另类”的方式监督假货,各方看法不一。
■记者 刘璋景 实习生 徐建 黄慧敏 王颜娟
“这工作是被逼出来的”
谈起目前从事的工作,许先生坦言,“完全是逼出来的”。今年6月的一天,许先生因为身体不太好,便在五一广场附近的某大药房买了一些滋补药品。导购员向他推荐了河南洛阳某药业公司生产的“全鹿丸”,以及江西萍乡市某药业公司出产的“鹿茸丸”。“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两种滋补药各买了一盒。”许先生说。
没想到,按说明服用这两盒药物一段时间后,许先生就出现了头晕、呕吐等症状。医生怀疑是服用的药物有问题。当他把两盒滋补药拿给医生看时,医生惊愕地发现,这两种药竟然共用一个生产批号。
面对涉嫌假冒的滋补药,许先生选择了上诉,药店最后都乖乖地赔了钱。“这可是一个源源不断的金矿!”拿到钱后,许先生顿时眼前一亮。
“月收入比白领好”
“这样打假,不仅可以打击‘奸商’,还有钱赚。”许先生毫不隐讳自己此后一直在进行的“针对性买假”。今年6月23日,在蔡锷路附近的几家药房内,许先生发现销售人员向中老年人推荐一款“小麦胚芽油”,声称这是一种最新保健品,有很好的功效。但是,这些产品包装上并没有保健食品批准标志“蓝帽子”。他随即也出手购买了“小麦胚芽油”。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在获得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后,食品才能以保健食品的名义宣传和出售,且包装盒上必须印有“蓝帽子”标志。换句话说,没有这一标志的食品只是普通食品,而不能冠以“保健食品”的名义进行宣传和销售。
这次“打假”中,许先生再次尝到甜头。“这些商品绝对是有问题的,我看准了才会出手买,其中一部分需要检测,报告出来后就可以找商家,即使不能一赔十,最少也能达成退货。”
许先生表示,从事打假工作以来,最好的一个月收入上万,“比普通白领的收入好多了。”
“希望更多人来‘挑战’假货”
8月23日,记者再次拨通许先生的电话,本想跟着体验一下他的打假工作,但被婉言拒绝了。他称,这个工作有一定的风险,希望记者不要介入。
谈到所谓的危险,许先生说不少商家已经将他列入了黑名单。几天前,他在一家药店“闲逛”时,店员立即打电话叫来几个社会闲杂人员,对他吼了一声:“滚出去!这里不欢迎你。”许先生说,也曾接到过许多莫名奇妙的电话,对方威胁道:“小心点,你的老婆、孩子在哪里,我们一清二楚。”
“我个人认为这项工作自己获得了收益,但实际上也有助于净化市场,不管我是什么目的,我觉得还是或多或少达到了这个效果。”许先生表示,随着自己在各大药店、商场“知名度”的提高,在长沙的市场越来越小,但是他呼吁有更多的人站出来,“挑战”假冒伪劣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