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的极地寒流近日再次袭击阿根廷,根据阿民防和社会救助机构4日提供的数据,强烈的寒流迄今已在阿根廷造成至少65人死亡。
新一轮极地寒流从1日起席卷阿根廷中南部地区,阿大部分地区4日再次出现低温天气,中部和西部的科尔多瓦、门多萨等省份还出现大范围降雪,造成当地交通中断,能源供应紧张,许多学校被迫停课。
阿根廷慈善机构“互助网络”负责人胡安·卡尔说,阿根廷全国至少有14人在新一轮极地寒流中冻死,其中大部分是露宿街头的穷人或流浪汉。此外,因使用取暖设备不当引发的一氧化碳中毒造成至少51人死亡。
据阿气象部门预测,新一轮极地寒流天气将持续到5日,此后天气会逐渐转暖。阿根廷上月中旬曾遭遇强烈极地寒流天气,当地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据新华社
新华时评
极端气候“扎堆”呼唤减灾新思维
入夏以来,全球多处地方遭遇了极端气候带来的灾害:北半球多国持续高温,酷热难耐;中国、巴基斯坦等国遭受暴雨侵袭、洪涝成灾;俄罗斯多个地区遭遇干旱、山火蔓延;而阿根廷、秘鲁等南半球国家却相继遭遇数十年不遇的严寒……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人们面前: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应对极端气候灾害将成为人类减灾活动的常态。
首先,极端气候灾害频发对城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此轮气候灾害中,一些城市就因排水系统能力不足而频发内涝,还有一些城市因酷暑导致供电中断等。这提醒城市管理者,城市排水系统、江河堤坝以及供电荷载等设计标准也应进行合理调整。
其次,极端气候灾害频发对各国公共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管理部门应当把灾害预警、应急管理纳入日常管理和运作之中,使之成为日常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建立常态化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机构,提高应对灾害效率。
此外,极端气候灾害频发,使灾害预警以及构建密集的灾害测报网络显得更为重要。例如,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上世纪60年代就已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灾害测报网络,这种由水文气象站、雷达、气象卫星、海洋卫星、国土资源卫星共同构成的立体监测网络,在灾害预警、灾情评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最后,应对极端气候灾害频发,不同层次的国际合作必不可少。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