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工棚改造的豆腐作坊里门窗被遮得严严实实,门口一只高大的黑黄狼狗对着过往的陌生人不停咆哮。里面工人们光着上身忙碌着,脏兮兮的大桶内,蒸汽煮沸的豆浆正泛着泡沫,工人们往里面不时地倒入一些不知名的粉末,忙乱中工人的汗水也不断滴落在一旁的成品中……墙角边几个大桶里装满了黄豆,露在外面的部分已经发黑霉变,而这些就是用来制作豆腐的主要原料。
本报近期连续对长沙市部分黑作坊进行曝光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曾在长沙一黑作坊工作过的老陈主动向记者爆料,称在长沙远大路省农科院对面也藏匿着一家地下香干加工作坊。
以上便是记者实地暗访后看到的情景。
■记者 罗旭 实习生 文雯 姚斌斌 郑欢玲
【爆料】
“豆腐水”越臭越好用
老陈曾在这家香干加工作坊做过半年工。按照他的说法,这家香干加工作坊每天光用作原料的黄豆就有600多公斤,加上掺入米粉,平均每天能生产烟熏豆腐干近1000公斤,然后销往马王堆等市场。作坊里有10多位工人,每天凌晨3时工人们就会开工。
老陈说他以前是做打浆的,每天的工作就是用铁铲把黄豆铲进一个搅拌机里,将豆子压碎。“我进去半年,那机子就没洗过,离它几米远就可闻到一股恶臭味,都能熏死人。”
据老陈介绍,按照该作坊的工艺,压好的豆浆将被装进一个大桶里,加入一些粘米粉和石膏的混合物,工人们把这些东西叫“豆腐水”。另一名在该作坊工作过的工人小王则称,这些粘米粉里面都加了滑石粉,老板告诉工人这些东西能凝固豆腐。老陈说:“作坊的老板一般都会要求工人,把豆腐水放得久一点,放臭它,这样浓度高,做豆腐的时候就能少用点”。这给老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离开这家作坊快半年了,他到现在都不敢吃豆腐。
[暗访]
恶狗把门,生人进入要盘问
7月12日上午,记者往省农科院对面的一条小巷向里走,逐渐可闻到空中弥散着浓重的烟熏豆腐味。老陈说,那家地下豆腐加工作坊就在前面,作坊门口养着一条狼狗,曾咬伤过人,要当心。
这是一间近2000平方米的仓库改造而成的,里面是豆腐制作区,外面是熏制区。昏暗的灯光下,7名工人正忙活着。尽管该作坊地处偏僻,里面的人却非常警惕。听到外面有狗吠声,立即有一男子上前问,“来干什么的?”
记者表示想要从这里进货,男子却断然拒绝,“要进货就去马王堆。”“我是朋友介绍来的。”记者又称。男子将信将疑,再三盘问之后才放行。
黄豆发霉,工作区臭水横流
为掩人耳目,该作坊周围所有窗户都遮得严严实实,连生产使用的锅炉也放置在屋内。作坊内十分闷热,大汗淋漓的工人个个光着膀子干活。借着电筒的亮光,记者看到墙角边几个大桶里装满了黄豆,露在外面的部分已经发黑霉变。据老陈透露,用这些黄豆来加工豆腐,可以节省近半的成本。
作坊四壁到处是污渍,工作区的地面上臭水横流,工人们随意地将黄豆、水豆腐等摆放在地上,几个乌黑的油桶中装满了豆腐渣。工人们边干活,边大声谈笑,没有任何的卫生防护,没人戴口罩、没人戴手套,汗水、口水肆意飞溅进入豆腐里。
记者在现场还观察到,厂内的大部分设备都已经腐朽发霉,几个水桶里面都盛满了不明液体,散发着恶臭难闻的气味,墙上的电气设备也已被熏黑,且明显老化。
处理
有关部门已“悄然”执法
7月12日,从该作坊出来之后,记者立即将情况向长沙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反映,但并未详细描述该作坊的具体位置。市食安委则表示会尽快调查,执法当天会通知媒体一起参加。
7月15日,市食安委给本报记者发来邮件,内容如下: “7月13日晚,芙蓉区食安办组织东岸乡联合执法队二十余人对新安村三组一家豆制品黑作坊进行了整治。此次行动收缴非法豆类制品约1.5吨,并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对黑作坊内的生产加工工具进行了销毁。该黑作坊已被取缔。”同时,长沙市食安委表示取缔现场没有影像,收缴的1.5吨非法豆类制品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已经看不到了。长沙市食安委主任姚喜林表示,“食品安全这一块我们希望是‘做得多,报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