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财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速读

第A3版
今日焦点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0年6月29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进股市就练习割肉功,数次逃过灭顶之灾
从湖南第一代股评家进化到机构操盘手, “我天生适合投机”
张强:关键是要活得长久
李庆钢

张强,湖南第一代股评家、最早的操盘手。

记者 武席同 实习生 王枢衡 摄

华尔街有个说法,“这里一端是天堂,另一端是地狱”。有那么一群湖南人,在十几年前就开始经历这种天堂与地狱的轮回。

华尔街还有个说法,“你如果能在股市熬十年,你应能不断赚到钱。”而这个市场上,很少有人能活过十年。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那群湖南人也都曾濒于死地,但现在仍然活着;资本市场曾经是他们财富与信心的绞肉机,如今却已成为他们的聚宝盆。

再过十年,梦回连营,我们是否还活在这个市场?是否还有勇气挑灯看剑?

如果您也曾在天堂地狱间徘徊,如果您也想探讨怎样在这个市场活下去,请联系0731-84326299或13873194281,让我们拥抱更多“活着”的湖南投资人。

尽管从未谋面,但作为最早在电视中做股评节目的湖南第一代股评家,张强的名字常常被许多业内人士提起。

本以为这样一位近20年前的老资格投资人士,应该有些老态,以至于在和他约好见面的地方,屡次擦身而过却“对面相逢不相识”,因为实在不敢相信眼前这位穿着极为时髦得体、英气勃发的男士,竟是经历了近20年股市牛熊洗礼之后的张强。这也让记者对他暗暗称奇:难道风云变幻无常的股市竟未让张强蹉跎岁月?

■记者 李庆钢

割得快 (只要有危险,马上跑得快)

虽然日后张强在股市上纵横驰骋,但他初入股市的第一笔交易却是以割肉告终。

“我的深圳股东代码卡是三十几号,是湖南省最早的股民之一。当时还没有营业大厅,大家买卖股票都是在湘江宾馆附近。”张强回忆起当年初入股市时的情景,如数家珍,“我开户是在1992年8月8日,一共投入了6000多块钱。一开户就以31块多的价格买了两手深宝安(已更名中国宝安),谁知接着就在深圳发生了‘8·10’事件。”

1992年8月10日,因新股认购证中出现舞弊,引发一场轩然大波。深证综指从8月10日的310点猛跌到8月14日的285点,后来一直跌到164点才止跌反弹。

“所以我一进场就被套,但是发现情况不妙后,立刻在29块割肉。之后深宝安一路跌到16块多,几乎腰斩。”想起当时果断割肉,张强是庆幸不已。

说到自己“割肉的天赋”,张强极为平静,脸上并无得意之情。而正因为这种天赋,在后来的法人股投机中,再次令张强全身而退,免遭消灭了大多数湖南第一代股民的那场灭顶之灾。

投资感悟 “在那之后,我就很少有过套牢的经历,只要有危险,我就跑得快,所以我认为我天生适合投机。”

学得勤 (勤奋学习,执着于技术分析)

在躲过一劫后,张强继续在股市上摸索,并且开始勤奋学习,阅读大量的证券投资书籍,学习各种分析理论,尤其执着于技术分析。

提到技术分析,张强举了当初1993年成功买入延中实业的例子。“在深宝安收购延中实业的消息出来之前,我就发现延中实业的股价和成交量都出现异动,于是在11块多买进。结果第二天下午在延中实业宣布复牌之后,股价冲到了将近20块,一天就翻一倍。”

之后,类似的成功操作越来越多,张强在投资者中也开始小有名气,而当时刚刚兴起的电视财经节目也找到了他, “当时湖南卫视的《财经快报》找到我和李布维,由他写深圳股评,我写上海股评。”

除了为电视节目出镜之外,张强还为168电话声讯台、《湖南证券报》撰稿。在媒体上频频露面,令张强在投资界声名鹊起。先是被湘财证券、财信证券等券商请去做顾问, 1998年更上一层楼,被深圳的一家机构请去做操盘手。

投资感悟 技术分析是最为有效的股市分析手段之一,因为市场涨跌反映了所有信息,所以针对市场行为来研究判断股价走向的准确性极高。

活得久 (股价高得离谱时,舍得放弃)

在提到自己成为机构操盘手的经历时,一直平铺直叙的张强终于流露出一丝得意,“我是当年湖南那批最早下股海的投资者中,唯一经历了‘散户-大户-股评家-机构操盘手’全过程的人,很多人在到了第二步之后,就没法再进一步,大多在96年就被市场所消灭。所以这个市场上,赚钱没什么了不起,关键在于活得久。”

对这个“活得久”的领悟,显然与当初张强参与炒作NET系统的法人股有很大关系。1999年之前,国内还存在STAQ和NET两个法人股转让系统。“当时STAQ系统的股票全面大涨,所以大家预计NET系统的股票会有一个补涨。不过长沙不能买卖NET系统的股票。于是我们组织了20个人去广州炒作,选中的股票叫长白,现在还在三板交易。这20个人在当时湖南证券界都是鼎鼎有名的大户,每个去广州的人都腰缠万贯,我也带了20万去。”

“我们到了广州营业部开户存钱,一麻袋一麻袋地存。当地的投资者眼都直了,因此他们提前就把股价炒高。”就在湖南股民一行存钱的同时,原本2、3块的长白一下涨到了8块。“我当时就感觉不对劲,其他同去的人看到股价这样涨也有点犹豫。不过经过商量之后,其他19个人都认为不能白来一趟,而我的直觉告诉我,这个价格已经有点离谱。所以他们最后都买了长白,只有我又把那20万分文未动地带回长沙。”

此后长白一路下跌,最低跌到只有几毛钱。“同去的那些人,后来大部分很快就从市场上消失了。”而张强在历经20年股市风沧桑岁月之后,竟似未受风刀霜剑,成为仍然活跃在证券市场上的第一代湖南股民。

投资感悟 在一次又一次的牛熊转换中,免于大多数老股民不可避免的套牢命运,免受熊市中日复一日的下跌的折磨,才能真正活得久。

舍得干 (行情来了,就要大胆干)

到了深圳担任机构操盘手后,张强对市场中的各类投资者的心态有了更加透彻地了解,操作水平也越发精纯,对市场的涨跌把握更为精准,让他躲过了多次大跌,也令张强的财富得到有效积累。在2002年从深圳返回长沙后,张强就买了房子、车子,“我现在每个月都出去旅游一趟。”

回想自己的财富增长之路,张强透露,抓住机会就要“舍得干”。“我每一波牛市都融了资。”在提及人人谈之色变的融资时,张强表示,一旦行情来了,就要大胆“舍得干”,“最大化地向市场榨取利润。”张强的这种胆量,正是投资中另一个大忌——恐惧的克星。

投资感悟 我们大多数人,在面对损失时,成为“追求风险”的赌徒;可在面对盈利时,却变得很小心,只愿赚取稳稳当当的那一份,成了“厌恶风险”的智者。

忍得住

(只做牛市,克制人性的“贪婪”)

在采访过程中,张强不停地打电话安排与朋友们的自驾游。在这些电话中,张强特意致电保险公司为大家购买人身意外险。这种对风险的高度注重,也许早在多年的股市投资中就已经形成了张强的本能。而这正也是他“天生适合投机”的一个绝佳注脚。

在谈到自己的投资理念时,张强强调,“只做牛市,不做熊市”。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忍得住”。

如果没有这种“忍得住”的认识,恐怕张强就不会成为当年去广州炒作长白的幸存者,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财富积累。而要做到“忍得住”,不受市场涨跌的影响,最需要克制的就是人性的“贪婪”。

投资感悟 大部分人参与到证券市场中时,往往急于求成,幻想一夜暴富,却并不知道“财富的增长应该是逐步积累的”(股神巴菲特近日点评中国楼市泡沫时所说),因而没法“忍得住”,最后事与愿违,来了个竹篮打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速读
   第A3版:今日焦点
   第A4版:今日焦点
   第A5版:特别报道
   第A6版:广告
   第A7版:都市·公共
   第A8版:热线新闻
   第A9版:广告
   第A10版:热线新闻
   第A11版:都市·社区
   第A12版:生活黄页
   第A13版:华声网事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 世界新闻
   第A17版:南非世界杯特刊
   第A19版:非常世界杯·射
   第A20版:非常世界杯·射
   第A22版:非常世界杯·财
   第A23版: 非常世界杯·气
   第A24版:非常世界杯·色
   第B1版:财经
   第B2版: 财经·综合
   第B3版:财经·综合
   第B4版: 财经·公司
   第B5版:财经·操盘
   第B6版:财经·关注
   第B7版: 财经·理财
   第B8版:财经·专题
   第C1版:文娱
   第C2版:副刊·华声
   第C3版:广告
   第C4版:健康·关注
   第C5版:枫林美苑
   第C6版:广告
   第C7版:楼市·关注
   第C8版:人才·教育
张强:关键是要活得长久
散户大厅里下棋刺绣
房地产局局长
获个人成就奖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