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速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速读

第A3版
今日焦点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09年11月27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放搞活 迎接“文化的春天”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加大文化建设的力度,文化发展的区域竞争态势日益凸显。这是一种必然趋势,对我们既是压力又是促进。我们要好好研究这种态势,研究我们的现状,搞清楚我们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薄弱环节在哪里,把国际上的经验教训吸纳过来,对兄弟省市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加以借鉴,使我们的优势更优,发展更快。切实加大文化强省建设的投入力度。从去年起,省里设立每年一个亿的文化产业引导资金,今年又新设立了每年一个亿的文化事业发展资金。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培养选拔,二是要积极开放引进,三是要有效激励。对有重大贡献的文化人才和优秀重大文艺作品给予重奖,有关部门要迅速研究制定具体办法。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参与、各部门齐抓共建的合力。要进一步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门组织协调、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

——张春贤在全省文化强省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节选(五)

湖南文化产业从开放交流中所获得的收益有目共睹。早在上世纪末,当中国内地电视娱乐节目还是“正大综艺”一统天下的时候,湖南电视人就勇敢地走出去,大胆学习借鉴港台和域外同仁的经验,推出了《玫瑰之约》《快乐大本营》等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电视娱乐品牌节目,掘出了“电视湘军”的“第一桶金”。

与政治、经济等相比,文化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渗透力,这是由文化自身的特性决定的,所谓“艺术无国界”。这种特质,使得文化领域的开放交流更易推行,更易深广化,取得的成效也更为明显。

当然,任何东西都不可能照搬照抄,他山之石,也需要通过巧匠运用才能攻玉,这就涉及到人才培养和运用的问题。文化产业本是创意产业,相比其他产业,对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的依赖程度更高。在当今人才市场充分开放的时代,人才流动更快更多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创造优越的环境留住他们;另一方面,要有重点地筛选一批有潜质的中青年文化人才到国内外著名高等学府、大型文化企业研修,形成人才梯队,充实人才储备。同时,也要运用灵活的机制引进人才。古今中外的经验教训都已证明,对人才必须舍得投入,对有重大贡献的文化人才和优秀重大文艺作品给予重奖,高投入一定会有大产出的。

正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重视科技人才政策的实行带来了“科学的春天”一样,我省在文化领域的一系列人才新政,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文化改革和发展的春天!

■本报评论员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速读
   第A3版:今日焦点
   第A4版:今日焦点
   第A5版:广告
   第A6版: 影像·目击
   第A7版:广告
   第A8版:今日焦点
   第A9版:广告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 都市·热度
   第A12版:广告
   第A14版:都市·公共
   第A16版: 都市·社区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都市·社区
   第A19版: 都市·社区
   第A20版: 都市·帮手
   第A21版:湖南·省情
   第A22版:湖南·省情
   第A23版: 湖南·关注
   第A24版:湖南·关注
   第A25版:华声网事
   第A26版: 中国·重点
   第A27版:中国·世态
   第A28版:专刊
   第A30版:世界·视点
   第A31版:世界·万象
   第A32版:热线新闻
   第B1版:财经
   第B2版: 财经·综合
   第B3版:财经·行业
   第B4版: 财经·操盘
   第B5版:特别报道
   第B6版:财经·健康
   第B7版:文娱·看点
   第B8版: 娱乐·看台
   第C1版:三湘楼市
   第C2版:楼市·关注
   第C3版:楼市·业界
   第C4版: 楼市·热盘
   第C5版:分类广告
   第C6版:体育·赛道
   第C7版:副刊·悦读
   第C8版:前行中国
开放搞活 迎接“文化的春天”
非常语录
要闻快报
小雨来临 降温6-8℃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