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扬烁
通讯员 陶金生
群山环绕的安化县梅城镇黄泥村,是个贫困村,脱贫任务艰巨。
5年前,村里唯一一所村小——段家学校因生源不足、师资流失停办。但在关闭5年之后,段家学校又“活”了过来。
截至目前,安化县已有包括段家学校在内的6所村小恢复办学。安化县教育局项目服务中心主任刘杰华告诉记者:“农村小规模学校关系到教育公平,对于已拆并学校,可根据地域条件、生源状况、群众需求等适当恢复。”
复建村小
2018年,益阳市政府办四级调研员刘彬刚到黄泥村担任扶贫队长时,村民龚则民就跑到办公室来,要求复建段家学校。
龚则民所说的段家学校,始建于1952年。这所历经60余年风雨的学校,曾是周边10个自然村唯一的村小,鼎盛时曾办到初中。2015 年,学校因生源不足、师资流失停办。
为让孩子们有书读,许多家长不得不从村里搬出来,到20公里外的梅城镇上租房陪读。
村民陈喜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梅城镇租房,一年房租就要5000元,加上吃饭、交通以及各项开支,一年保守支出3万元。在黄泥村,这笔钱可是贫困户一年的收入。
村民要求在家门口办学的愿望日益强烈。2017年下半年,安化县梅城镇对该村各年龄段进行调查摸底,安化县教育局对恢复教学点进行调研,并做出了可行性论证。可刘彬心中清楚,复建学校并不是小事,还需征得主管部门的同意。为此,他立刻向上汇报了村民的诉求,得到了益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值恒的重视。
2018年3月29日,张值恒深入黄泥村,就复建段家学校作专题调研;7月,段家学校动工建设。一年后,段家学校在原址上重建起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高标准学校,新增学位200个。
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学校办好后,村民有喜也有忧。
对贫困户胡能广来说,重建段家学校能让孙女在家门口上学,一年能减少支出3万余元。
但对村民李小燕来说,新建学校固然方便,但教学质量、师资水平可能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为了办好段家学校,2019年4月,黄泥村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成立了段家学校扶贫助学促进会,数月时间,筹集善款41万余元,用于资助村里贫困学生、奖励从教老师。凡在校就读的学生,每人每年补助1200元交通费、餐饮费,同时给予优秀、贫困学生奖励。同时,扶贫助学促进会还对所有任教教师每月发放生活补贴,激励教师安心从教。
2019年7月13日,段家学校校长周倩带领几位老师同驻村扶贫工作队、村支两委开始了为期近一个月的招生宣传。临近的杨高、清水等几个大村被他们跑了个遍。他们自掏腰包在村口立了招生广告牌,在汽车上装了大喇叭,在全村巡游宣传。
那年开学,段家学校吸引了46名学生前来报名。从此,这所尘封了许久的校园又响起了琅琅书声。仅用一年时间,段家学校就给当地老百姓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梅城镇组织的全镇期末考试中,段家学校拿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胡能广笑着告诉记者:“起初还担心学校的师资,如今看到孙女的成绩,我很放心。”
“今年的报名情况比去年乐观多了,不仅有60多名学生报名,同时也吸引了十余名老师报名前来任教。”周倩称。如今,段家学校成了黄泥村“家门口的优质学校”,他相信,学校会越来越好。
“恢复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让边远贫困的老百姓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安化县教育局局长刘唐业告诉记者,近年来,安化县把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当作教育扶贫的重点工程,截至目前,安化已有包括段家学校在内的6所乡村小规模学校恢复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