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关注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师说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19年05月1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涯规划,你懂吗?

    本报记者 王燕

    高考,对于许多考生和家长来说,面临着很多选择难题。这几天,家住长沙开福区的尹白女士一直在为即将参加高考的儿子选择哪所学校、填报哪个专业而奔波,她已经考察了好几所大学、多个专业,但无一例外,她考虑的都是“985”“211”大学及眼下最热门的专业。“‘一考定终身’嘛。”尹白说。

    尹白的想法与当下很多家长的心理相契合。可当大家纷纷把这些作为最重要的选择标准时,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工作者及教育专家,却不约而同地提醒考生和家长重视“生涯规划”。“一些学生和家长对自己和孩子没有正确的认识,盲目追求高考分数,普遍存在着‘升学无意识、就业无意识、发展无意识、生涯无规划’的现象。”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所做的一项针对初三和高三学生的调研显示,有75.2 %的高三学生对高考志愿中专业的了解程度为“一小部分”和“全不了解”,仅有2.1%的高考生对所选专业与学校非常了解,比较了解的占比26.8%,完全不了解的占比10.0%,说不清楚的占比25.6 %。这些数据显示大多数中学生没有自己的生涯规划。

    A

    懵懂与专业的较量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高考考生和家长将学业定位分为四种,排列顺序如下:名牌院校的王牌专业、名牌院校的普通专业、普通院校的王牌专业、普通院校的普通专业。考生与家长的纠结,往往产生于第二种与第三种选择之间,即在一本普通专业与二本王牌专业之间进行取舍。

    去年参加高考的可欣,就曾面临过这样的“选择困境”。2018年湖南高考文科一本线为569分,可欣的高考分数仅比一本线高14分,这个分数进一本高校,较难选上王牌专业;但如果选择二本院校,就可以选择其王牌的专业。

    “我向班主任咨询过,在二本院校中,三峡大学的心理学专业很强。”可欣一直很喜欢心理学专业,但当她找妈妈商量时,却遭遇“阻挠”。“我们的分歧不是专业好不好的问题,而是父母根本不让我报二本。”可欣告诉记者,妈妈的理由是“起码要先进入一本这个门,才有资格谈爱好、谈就业、谈未来。”最后,可欣听从了父母的意见,报考了一所“211”高校的英语专业。“我的弱项就是英语,每次考试都费劲,现在我是‘兜底生’。”可欣说,没坚持自己的爱好有点遗憾,她打算考研时报考心理学专业。“我现在担心我本科学的不是心理学,即使考上了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也不好就业。”可欣沮丧地认为自己不具备就业优势,同时,她还透露:“我有不少同学和我一样,懵懂地参加高考,在迷茫中选择专业,又因对专业不感兴趣,导致专业基础不扎实,以致于在绝望中难以就业或失业。”

    与可欣不同,高二文理分科后,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的张正和家长张先生就找了生涯规划师做生涯规划。

    供职于教育行政部门的张先生很重视孩子的未来规划。“我们家族除了我之外,其他人都从事与医学相关的工作。我们最初希望孩子读医学专业。不过,孩子一再表示自己对医生这个职业不感兴趣。”张先生笑着回忆,上高中后,孩子的成绩被重本院校医学专业录取的概率很小。“仅凭自己的想象,很难预估孩子的就业和发展问题,所以我们在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决定参考生涯规划师的建议。”

    生涯规划师对张正进行多次交流和测试后,判断出张正性格沉稳,具备研究型人才的特质。“填报志愿时,生涯规划师结合张正的实际情况,建议他报考二本院校的科研类专业。最后,张正填报了西南石油工程大学石油工程专业。”张先生说,“张正对这个专业很感兴趣,进入大学后,他沉下心学习。大学还没毕业,就被中石油‘预订了’。现在看来,我们当时的选择是对的,他工作很出色,今年升了中层领导。”

    “有明确规划的人生,比糊里糊涂读完大学再陷入失业困境的人生要好得多。”张先生表示:“生涯规划主要是弄清自己的兴趣和天分,以便做出最合适的选择。考生和家长还可以去了解各种职业,看自己是否有能力胜任。”

    B

    复读两次,明确自我认知

    当高考成绩与心理预期值不相符时,复读成了考生们的第一选择。有教育网站的互动调查结果显示,高考成绩不理想的考生中,35.5%的考生有强烈的复读意愿。

    怀化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的西南边。高中就读于靖州民族中学的理科生王尧(化名),是一个传奇人物。

    2008年,王尧参加高考。他回忆道:“那时候没有生涯规划的说法,父母也不懂这些,觉得只要是理科专业就可以了。”“任性”又“懵懂”的他,被华东理工大学的化学专业录取。

    两年以后,王尧坚定地走上复读之路。复读那年,王尧每天早上7点出门,晚上10点回家,继续看书到次日凌晨,如此日复一日。“时间碎片都用来背书、背单词”。

    “班上有挺多学霸的。”王尧表示,复读班的学习氛围比高三还要浓,因为对专业不满意而复读的学生占了大约三分之一,“这些同学学习会更认真专注一些”。通过复读,他被北京大学的通信工程专业录取了。

    王尧的生涯规划比较晚,他在北大就读一年后,发现自己擅长和喜爱的领域是数学。“在国内,清华大学的数学专业是王牌。”他再一次选择了复读,参加第三次高考。

    一年后,他以710分的高分被清华大学的数学科学系录取。找到自己清晰的职业规划,通过努力和天分,去年王尧被保送为清华大学的研究生。

    “通过复读找到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其实是走了一条曲折的路,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复读风险高,需谨慎,复读的时间、精力、金钱成本大。”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青少年生涯发展高级辅导师贺彩云表示,“生涯规划教育是人生发展的‘必修课’,它能让人发现自己,了解大学专业和社会职业,学会从长远着眼,来规划自己的发展。”

    C

    选错专业留下“坑”

    “选理科专业才有出息,文科专业没有含金量。”“读金融专业以后赚大钱。”“选人工智能,这个专业最热门。”在高考生的家长微信群里,记者时常看到这样的评论。

    “别人的热门专业不一定适合自己,冷门专业也可能是就业时的热门专业。”湖南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周诗宜结合自己的经历,有感而发:“将自己的职业发展志向与国家发展需求相结合,关注和选择社会发展的热点专业,而不是简单选择当下已经成为报考热门的专业。”

    回想四年前填报志愿时,周诗宜觉得自己太盲目跟风。“当时大家都说新闻专业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专业之一,就业前景广阔,电视台和报社的工作都是‘铁饭碗’。”在这样的氛围中,她第一志愿填的是湖南师范大学的新闻学专业。

    “临近毕业,我出去实习、找工作,才知道是自己把新闻行业想得太简单了。”周诗宜特别留意了近两年新闻专业毕业的“同行”,她发现,由于新媒体的崛起,他们多从事互联网行业,其比例远高于传统媒体行业。“传统媒体在近些年,受新媒体的冲击巨大,普遍在走下坡路。”

    与周诗宜不同,胡子敬对自己的生涯规划十分清晰。他在确定自己无法上重本的法学专业后,毅然选择了广东商学院具有好口碑的法学专业。“当时父母劝我报其他一本高校的其他专业,但我就是想读法学。”胡子敬告诉记者,当时他便明确,自己未来想从事公检法相关职业,广东商学院法学专业在行业内有名气,因此这一选择对就业有利。

    胡子敬坦言,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也让他遭受过一些委屈和不公平。有一次,一家律师事务所招聘实习生,提交简历时,工作人员让“985”“211”院校学生与二本院校学生将简历分开放,声称原则上该公司会招收二本学生,但机会不大。“我虽然有些气愤,但是我对自己学校的专业和自己有信心,我不觉得我比别人差。未来的路还长,一考定不了终身。”

    湘潭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蒋波提醒,“考生不要因为专业轻易给自己设限,改变人生轨迹的机会有很多,比如转专业、考研。当然,这个前提是,你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你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明确目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广告热线:(0731)84326428 传 真: (0731)84313258 订报热线: (0731)84313258
邮 编: 410005 邮 箱: kjxb001@126.com  全年订价:168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师说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连线
   第05版:校园
   第06版:课堂
   第07版:文化
   第08版:乐游
   第09版:湘韵
   第10版:科技
   第11版:百科
   第12版:论坛
   第13版:成长
   第14版:心理
   第15版:家教
   第16版:关注
生涯规划,你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