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唐世日 李仁贵
4月29日,在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中学,支教老师李昌顺上完物理课后,不少学生围着他讨论课堂学习内容。支教已经大半年了,他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时间追溯到2018年8月25日,中南大学的一间普通教室里,举行了一场简单而庄重的支教团换届仪式。该校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李昌顺激动地从上届团长贾伯聪的手中接过团旗,接下来,他将和团员赵叶静、孙彬彦、彭嘉伟、陈依平一道,奔赴大圩中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
支教学生除了要完成课时任务,还要把自己的专业知识、社会资源带到当地,扶智又扶志。李昌顺讲了一个小故事:刚到大圩中学支教的第一个周末,团员们进村扶贫,可一进村,就看见一些留守孩子或蹲、或站、或挤在一起蹭网玩游戏。李昌顺内心受到了极大震撼,他决心将孩子们从网络“解救”出来。
每周末,李昌顺会挨家挨户了解孩子们的情况,带领孩子们打篮球。“运动能让留守孩子放下手机,走出网络,健康成长。”李昌顺说。
不少支教老师也会来到学生家里,与他们谈人生,聊理想,辅导他们学习。赵湘吉是大圩镇长山村的一名建档立卡户学生,也是一名留守孩子,他表示,在陈老师的帮助下,现在每次考试都能考90多分了。
李昌顺担任八年级4个班的物理教学,他认为,学习物理必须与生活相结合,他带领孩子走出教室,于生活中发现物理,用物理解释生活;赵叶静是学理工科出身的,为了上好物理课,她别出心裁,将生活用品当作教具进行教学。“教学手段新颖,再调皮的孩子也会集中注意力上课。”赵叶静说,通过这种方法,余扬文等10多名学生重拾学习的热情。
扶贫扶智更扶志。近一年来,支教团成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得力助手。“支教已经形成了‘教学+扶贫’的模式。”中南大学团委副书记、指导老师王超说。
据了解,中南大学已经有 165位支教人深入到了中西部教育脱贫攻坚的第一线,用知识与品行点燃希望的火种,用聪明和才干书写人生的理想。“一年不长,但他们赠予了大山里的孩子们一个饱含希望的春天。”大圩中学校长唐拥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