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师说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19年03月06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科幻简史

    □ 新橙

    《流浪地球》的持续热映让刘慈欣的作品再度受到大众瞩目。放眼世界,科幻文学的历史也不长,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幻文学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从1818年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到儒勒·凡尔纳风靡全球的《海底两万里》,再到今天,算下来也不过两百年的时间。近些年来,中国科幻文学结出硕果,其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呢?

    二十世纪初,梁启超翻译的《十五小豪杰》为中国的科幻播下了一颗种子。在日本留学的鲁迅也将儒勒·凡尔纳的作品《月界旅行》《地底旅行》等由日文翻译成中文,并配以诗词,使其完全中国化。当时的科学小说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觉世新民”的实用目的,背负着沉甸甸的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观念的启蒙重担。

    中国最早的原创科幻小说是荒江钓叟于1904年发表的《月球殖民地小说》;中国最早的纯文学刊物《小说林》的创办人徐念慈也创作有科幻小说《新法螺先生谭》;老舍先生也曾创作长篇科幻小说《猫城记》。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十七年文学”时期,在“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一批“科学幻想小说”涌现。1954年,郑文光在《中国少年报》上发表了新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文章讲的是三个中国少年渴望宇航探险,偷开出一只飞船前往火星的故事。虽然篇幅不长,情节也不复杂,却是新中国第一篇人物、情节俱全的科幻小说。

    1976年春,时任上海电影制片厂编剧的叶永烈发表了“文革”后期第一篇科幻小说《石油蛋白》,标志着中国科幻在大陆掀起第二次高潮。但是,科幻文学到底是姓“科”还是姓“文”,这一争论在当时从未休止,部分科普作家更将“科学文艺”称作“灵魂出窍的文学”。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科幻万马齐喑的状态在一批科幻作家的不懈努力下得以转变,中国的科幻小说创作逐渐迎来了新一轮的高潮。

    从1997年开始,中国科幻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王晋康的《蚁生》、韩松的《地铁》都非常出色。2006年,刘慈欣最重要的作品《三体》开始在《科幻世界》上连载。2015年8月,刘慈欣获得堪称科幻艺术界诺贝尔奖的“雨果奖”,就是这一波科幻创作浪潮经过长时间积累所结出的硕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广告热线:(0731)84315156 传 真: (0731)84315156  订报热线: (0731)84326408
邮 编: 410071 邮 箱: kjxb0731-160@163.com  全年订价:99元 零售每份:2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师说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连线
   第05版:校园
   第06版:课堂
   第07版:文化
   第08版:筑梦新时代
   第09版:筑梦新时代
   第10版:湘韵
   第11版:百科
   第12版:留学
   第13版:成长
   第14版:悦读
   第15版:家教
   第16版:科技
   第17版:纵横
   第18版:新说
   第19版:探讨
   第20版:论坛
中国科幻简史
有话好好说
古诗文里的猪
看盛唐的开明和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