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师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师说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19年01月23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诗歌架起读与写的桥梁

    郴州市临武县第三中学    杜忠平  陈骐艳

    【摘要】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将以诗歌为切入点,架起读与写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诗歌诵读,激发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的水平。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  读写结合

    “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歌是中华文学艺术的精华所在。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诗歌诵读琅琅上口,在日常的写作才会运用自如。我们不妨以诗歌教学作为写作教学的一个切入点,让诗歌架起读与写的桥梁,通过诗歌的朗读,唤醒学生的习作欲望,提升其文化品位,陶冶其审美情操。下面就谈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用好诗歌进行读写结合的几点做法。

    一、积累名句  学以致用

    苏轼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表达的就是积累的意义。学生之所以不会写,不知道怎么写,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积累不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积累,积累生活的认识,积累语言的表达。

    怎样积累呢?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背诵。“背多了,语感增强了,说话、写文章就容易通顺。”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开展一些与诗歌有关的活动,如“每日一诗”“每日一诵”“好诗分享会”等等,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渠道进行诗歌的积累。当学生积累到一定的量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点学以致用:

    1.用作标题,亮出第一道风景。

    如写克服困难、直面挫折的这类文章,可以用《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为题;送给毕业生的话,可以用《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为题。

    2.用作开头,先声夺人。

    例如,我班一名学生在湘教版六年级下册习作6《倾听声音》中写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常常聆听。在大自然中我们寻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韵致,寻觅“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空灵……

    3.用作结尾,意味深远。

    如:描写教师的文章,可以用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作结,赞美教师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1]学生如果在文章中适时能用上古典诗词,其文章自然显得更有文采、更有韵味。

    二、启发想象  大胆“补白”

    诗歌语言高度概括、凝练,极富意蕴,字里行间常留下许多空白,显示出极强的跳跃性。

    新课标建议写作教学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同时提出写作教学的一个目标是使学生“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去引导学生想象,例如在教学《登鹳雀楼》这首诗时,我运用多媒体先让学生观看鹳雀楼以及周围景象的图片。夕阳西下,波涛滚滚的黄河一望无际,然后让学生想象自己当时就站在那里,就是诗人王之涣,身临其境,看到这么壮美的景象,会说些什么呢?会怎么想呢?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精心引导  灵活创写

    在诗歌教学时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创新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养成字斟句酌、锤炼语言的习惯。[3]

    现代诗有很多优美的诗句,比较适合低、中年级的学生仿写。教学现代诗《走进大自然》时,可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诗中的“让自己变成大树吧,去体验大地的宽厚;把自己变成白云吧,去感受蓝天的辽远”。课后让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其他美景,观察百花盛开的景象,观察青山绿水,观察美丽的校园,试着按照以上句式,写上一段话。有学生这样仿写到:把自己变成鱼儿吧,去领会海洋的广阔 ;把自己变成花朵吧,去体会阳光的温暖。

    四、各抒己见  畅谈感想

    对古诗文教学而言,引导学生写读后感既能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又能拉近古诗文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古诗文的学习。

    对于比较有寓意的一些古诗,教师则可引导学生畅谈感想。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是一首哲理诗,一名学生读完《题西林壁》后,这样写道:“每一个事物都有多面性,我们看待问题时,要注意从多个方面去思考。生活中何尝不是呢?同样的一张纸,有的人随手丢进垃圾桶里。有的人将纸折叠成一架纸飞机,还有的人拿起手中的笔,在纸上写下一段优美的文字。”学生能独立思考,置身其中,体会诗词蕴含的道理。

    总之,诗歌为学生写作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提供了广泛的思维空间,是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用好诗歌进行读写结合,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品的同时,学生的写作亦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诗歌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操作策略[J].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2]胡明道.胡明道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171.

    [3]陈桂贤.古诗文教学的读写结合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28(3):249~252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广告热线:(0731)84315156 传 真: (0731)84315156  订报热线: (0731)84326408
邮 编: 410071 邮 箱: kjxb0731-160@163.com  全年订价:99元 零售每份:2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师说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连线
   第05版:焦点
   第06版:课堂
   第07版:文苑
   第08版:成长
   第09版:寒假特刊
   第10版:寒假特刊
   第11版:寒假特刊
   第12版:寒假特刊
   第13版:寒假特刊
   第14版:寒假特刊
   第15版:寒假特刊
   第16版:寒假特刊
   第B1版:科教论坛
   第B2版:文苑
   第B3版:师说
   第B4版:论坛
春风化雨,静待花开
《边城》读后感
让诗歌架起读与写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