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武陵区三岔路小学 吕琴
【摘要】以教学设计《让灯亮起来》为例,反思与探索STEM教学理念对教学设计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设计;STEM理念
STEM理念课程是指融合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主,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综合课程。在接触STEM理念之前,笔者设计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下册《让灯亮起来》,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团队合作,以及实践操作能力,部分理念与STEM理念不谋而合,但是在经过了STEM理念培训,观摩了专家设计的STEM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后,笔者颇有感触,于是对原来的教学设计做了一些修改,让STEM理念更加突出。《让灯亮起来》原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认识电池、电线、开关、电池夹、灯泡、灯座的结构与作用;
2.能自己动手连接线路让灯泡亮起来;
3.能连接完整电路;能画出电路连接图;
4.能认识到要使灯泡亮起来,必须有电流通过灯丝;
5.能认识到用生活中的材料也能让灯亮起来。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电池、电线、灯泡的结构,并动手连接线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2.认识到要使灯泡亮起来,必须有电流通过灯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小组合作、表达交流能力,并在实践中理解科学道理。
【教学过程】
1.猜一猜:从小夜灯引入,让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并要学生让灯亮起来;
2.看一看:仔细观察电池、电灯、电线的结构;
3.说一说:描述电池、电灯、电线的结构特点;
4.动动手:小组合作完成实验,用电池、小灯泡、电线连接电路,让灯亮起来;
5.在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后,请小组展示连法;
6.想一想:思考为什么有的连法小灯泡不能亮起来?
7.议一议:讨论并总结,什么情况下,小灯泡才能亮起来;
8.练一练、画一画:使用电池夹、灯座、开关连接线路,并在实验报告上画出电路连接图;
9.秀一秀:展示实验报告;
10.脑洞大开:小组实验,用柠檬、土豆让发光二极管亮起来;
通过对以上教学设计的分析,发现在设计中教者注重学生的科学思维与认知规律,同时也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拓展延伸的空间。例如:从漂亮的小夜灯迅速导入,引起学生兴趣并引入课题;观察与描述环节,遵循科学实践的一般规律,即先观察了解,再动手探究;在实验中,让学生互相配合完成任务,培养孩子们合作互助的思维态度;让学生连接完整电路,即电路中要有电源、电线、用电器、开关,让学生体会电池夹、灯座、开关的使用,让电路更稳定、好控制。这是对实验的升华,从实用、美观、可控性角度,让学生认识元件的作用……从这些方面来看这篇教学设计也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设计,但是STEM教育课程,有以下突出特点:
1.真实任务、情景:以生活中实际遇到的真实情景为前提,设置课程;
2.融合性:基于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形成一个新整体;
3.以工程为主线、科学为基础;
4.注重设计过程;
5.注重团队合作、全员参与;
6.结果开放、不唯一,允许有错误,给予纠错机会;
根据STEM教学理念的要求,可对教学过程调整如下:
多样化的评价机制,帮助学生更加细致彻底地思考。
6.评价:分为生生互评,师生互评。
展示纠错阶段:培养学生总结重点,表达自我的能力;鼓励学生根据反馈意见进行纠正,提高自身能力。
5.交流展示:请小组展示连法,并要求其他的组提出意见和建议,如果有错误,更正错误。
在第3阶段学生肯定会发现,线路不稳定,一松手小灯泡就会灭等问题;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器材?怎样选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老师提供元件:更多的电线、多种开关、电池夹等,学生选择性的使用,要求:用最少的元件,让灯亮起来,并且可以控制灯泡。鼓励组间互相学习。
实施阶段: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方案,发现问题:实施设计方案,并找出方案存在的问题,组内科学分工。
培养学生画图设计的习惯;这个过程是以前的课程设计中忽略的;而在STEM理念中,很注重画图设计的过程。
2.画简图设计方案:怎样用一根电线、一节电池,让小灯泡亮起来。
准备阶段: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主题,激发学习动机。
1.认识元件:观察灯泡、电线、电池。
设计反思
教学过程
其实只要在原来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与取舍,就能使课程渗透STEM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金炎峰.STEM教育与小学高年级科学融合的措施分析[J].2018(14).
[2]陈晓.基于STEM教育视角的小学科学课例分析[J].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