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燕 通讯员 高红广
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也是优秀教师不断涌现的成长史。政府制定一系列尊师重教的方针政策,在振兴教育的同时,也使教师的社会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上个世纪40年代至今,汉寿县熊仲彬一门四代,前后共有7人(第一代:父亲熊昭伯,第二代:熊仲彬、妻子李汉民、弟弟熊厚彬,第三代:儿子熊因、儿媳妇管子娟,第四代:孙女熊彧)从事教育工作,为教育事业做出重要贡献。这一教师世家的亲身经历,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教育事业的发展变迁。
如果有来世,我还要当教师
早已年逾古稀的熊仲彬先生,是汉寿县一中的退休教师。回首一幕幕往事,好似翻动一张张陈年旧照。
熊仲彬的父亲熊昭伯出生在长沙。1921年,熊昭伯考入岳云中学,与易礼容同班。后因家庭变故,熊昭伯举家搬迁到了常德汉寿县,并于1947年在豫章小学担任校长和老师。
那时教书没有工资,以发几斗米作为俸禄。一家五口人,全靠熊昭伯一个人支撑,日子过得捉襟见肘。熊家虽然清贫,但熊昭伯对学生十分慷慨。有一次,他的一个学生差几块钱学费,面临退学,他知道后悄悄给学生垫上了。
熊仲彬说,战乱时期,父亲选择教师职业,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学习文化知识,让他们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国家的命运。
熊昭伯为人师表,影响了他的子孙后代继续选择教师职业。
1957年,熊仲彬从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毕业后,来到一所小学担任语文老师。熊仲彬清楚地记得,自己的第一份工资是29元,这笔钱有一部分用于帮助贫困学生。
熊仲彬1976年来到汉寿一中任教后,便与该校有了不解情缘。上世纪80年代初,在汉寿一中担任班主任的熊仲彬发现学生普遍没有远大抱负,对红色基因文化也不感兴趣。他决定用红色革命人物来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他给学生讲述革命家的事迹,发动学生给革命家写信。熊仲彬将学生的信一一检查修改后,再交由学生寄出去。半个月后,学生们收到了第一封回信——是帅孟奇从北京寄来的。这封信,让熊仲彬和孩子们欢欣鼓舞,也大大改善了学生们的精神面貌。
爱钻研的熊仲彬会花几个月时间写一篇有深度的教育教学论文。1988年,熊仲彬因其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突出的教育教学能力,在湖南省第一批教师职称评定中,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这一年,他的职称工资达到了一百多元。2018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研究制定了《银龄讲学计划实施方案》,以充分利用退休教师优势资源,而早在2000年,退休后的熊仲彬就被汉寿一中返聘任教至2006年。2006年,汉寿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建“五老”宣讲团,熊仲彬受邀参加。他拿起笔,撰写出了一篇篇激情四溢的励志报告来教育青少年。
熊仲彬从教的经历和故事,不仅深深感染了汉寿一中的教师,他也成为湖南教师的楷模。“我从1978年被评为常德市模范班主任开始,先后获得过全国优秀班主任、湖南省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常德市拔尖人才等荣誉。是改革开放把教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大了对教师的培养培训表彰力度,让想教书的人有了更好的教育环境,让有作为的人脱颖而出,才成就了我的今天。”熊仲彬表示:“我除了做老师什么也不会,如果有来世,我还要当教师。”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知识改变命运。1977年的冬天,我国恢复高考制度。
因高考改变命运的除了熊仲彬的儿子,还有熊家的儿媳妇管子娟。从高考考场走出后,管子娟选择了常德师专(如今的湖南文理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汉寿县西竺山中学(现叫龙阳中学)担任语文老师,至今已有19个年头。
工作的第一个月,她领到了223元工资。谈起现在教师的福利待遇,管子娟显得很满足:“现在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绩效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待遇也由政府全额发放。一年下来我的总收入有7万多元。”她表示,教育部门设立了教育基金会,用于奖励优秀教师,扶助贫困师生,教师们享有快乐、体面和尊严,职业幸福感超强。
40年来,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管子娟介绍,她公公那一代教师主要靠自主学习,领悟教学规律状况,工作后很少接受专门的培训,“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节课从头讲到尾”,课堂教学精不精彩完全由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水平决定。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业务培训很少,也不成体系。然而,1978年以后,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教师培训力度一年比一年大。“上岗之前,我参加了岗前培训,上岗后,像普通话、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网络研修、‘名师工程’等,几乎每年都要参加一两个。近几年,教育部门实施了教师‘补血计划’,还有国培、省培、县培。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邀请教育专家讲学,创建名师工作室等,教师教研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管子娟说,以前培训多少要贴点钱,现在不但培训费用全部报销,而且还有生活费、出差补助,老师们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实施,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有了“好帮手”,以“鼠标、键盘、大屏幕”为代表的一系列远程教育设备正为学校带来勃勃生机。管子娟表示:“信息化教学设备,成为老师们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利器。”
2017年9月,管子娟响应国家教育扶贫“三区支教”的号召,去张家界武陵源中湖中学支教一年。在这里,管子娟接受了一个“刺头班”,她以专业的精神和用心的态度,使这个班级的成绩和学风都得到了改善。问其秘诀,她回答:“育人比教知识更重要。”虽然现在已经支教回来,但管子娟仍然牵挂着那边的学生,她会跟家长在微信上跟进学生的学习情况。
由于工作繁忙,管子娟直到女儿熊彧读初中时,才把她从爷爷奶奶家接过来,放在自己班级就读。
幼时,熊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这个梦想起于耳濡目染教师家庭的氛围,起于爷爷的“桃李满天下”,也起于爷爷来到她学校给师生作德育讲座。“爷爷是名人,我长大后,要和他一样成为好老师!”她回到家骄傲地告诉妈妈。
2016年,熊彧初中毕业,她纠结过是读高中还是读师范。不过最终,她还是选择了自己儿时的梦想,就读师范学校,成为了一名免费师范生,而这个选择意味着,她毕业后去偏远的农村学校任教,扎根乡村。
链接
改革开放40年,湖南的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初步建立各类型、各学段、各学科教师培养全覆盖的地方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体系,年招生规模1.1万人,为全国各省之最。深入实施教师培训工作。2010年以来,“国培计划”为我省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园)长80.4万人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1978年以来,共评选出2462名特级教师,共遴选104名芙蓉学者特聘教授和28名讲座教授。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加强。涌现出“三个代表”忠诚实践者胡昭程、“最美校长”杨建一、“葡萄教授”石雪晖、“轮椅上的院士”金展鹏、“妈妈老师”胡遂、时代楷模段江华等一大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优秀典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