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师说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18年09月12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背心的文化

    □ 韩浩月

    一女网友发微博,反对一位身穿背心大裤衩的男性“混”进了上海一家豪华酒店的意大利餐厅。在评论区里,支持和反对的声音都有。一件背心能引起这么大争议并不奇怪,毕竟我们是一个即便是背心也有文化的国度。

    背心最早出现于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是那个时候不叫背心,而是叫“裲裆”,用现在的话说叫“两裆”——前面挡住一片,后面挡住一片。

    在中国古代,穿背心可不像现在这样容易被人当成油腻男,有段时间,它竟然还是身份的象征,比如在清朝的时候,有一种正胸处镶嵌13颗纽扣的“巴图鲁(满语勇士)坎肩”,只有朝廷要员才可以穿着,普通官员看着眼红,纷纷效仿之,再到后来,便发展到了士兵人手一件。物以稀为贵,当背心成为士兵也能享受的待遇时,就降格成了“号衣”。

    传统意义上的背心,经历过历史变迁之后,很可能衍变成为近代华北农民夏天穿的中式小褂——汗褟。所谓汗褟,有着背心的功能:布料吸汗,可贴身穿,对开襟,有袖子,当然最重要的一点不能忘——为了凉快,腋窝间挖了一个洞,以便凉风能钻进来,令穿着者为之一爽。

    在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长达三四十年的社会生活当中,背心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与大茶缸子、暖水瓶等一道,成为先进工作者的最佳奖品之一。如果穿上一件正反面都印着某某厂或者获得某某奖的背心,总会多赢来一些姑娘们投射过来的纯真目光。

    中国的文化人爱穿两种背心,一种是毛背心,一种是藏在衬衣里的白背心。鲁迅就是毛背心爱好者,他在收到许广平寄的毛背心包裹后,开心得像个孩子,回信道:“背心已穿在小衫外,很暖,我看这样就可以过冬了,无需棉袍了。”

    而白背心,更是几十年来文化人的标志性符号,在电影《无问西东》《山楂树之恋》《归来》《唐山大地震》等诸多电影里都有出现。当人们为有人穿背心进五星级酒店而生气的时候,或许,看见知识分子穿着白背心流汗受苦,又会产生怜惜之心——同一件衣服不同场景穿,作用也不同。

    但知识分子穿白背心也得讲究场合,不能随便走动,比如在《唐山大地震》中,陈道明饰演的父亲,穿着背心裤衩在夜里走进了张静初饰演的女儿的房间,就被夫人揪了出去,夫人还低低地送了他两个字:“流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广告热线:(0731)84315156 传 真: (0731)84315156  订报热线: (0731)84326408
邮 编: 410071 邮 箱: kjxb0731-160@163.com  全年订价:99元 零售每份:2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师说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连线
   第05版:焦点
   第06版:文化
   第07版:课堂
   第08版:湘韵
   第09版:改革开放40年 教育强省看邵阳
   第10版:改革开放40年 教育强省看邵阳
   第11版:改革开放40年 教育强省看邵阳
   第12版:改革开放40年 教育强省看邵阳
   第13版:改革开放40年 教育强省看邵阳
   第14版:成长
   第15版:家教
   第16版:关注
   第B1版:科教论坛
   第B2版:文苑
   第B3版:论坛
   第B4版:师说
古代书生的游学
背心的文化
回不去了
中国文化知识100篇(八)
“孺子牛”到底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