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越紧,它们开得越茂盛;寒风越大,它们开得越艳丽……”
在午间校园的喧闹声中,突然传来清晰的读书声。笔者好奇地转过头去,那学生立刻把嘴捂上,脸上露出羞涩的笑容。原来,她是看到寒风中展蕊怒放的菊花,想起所学课文,所以兴起而诵。
这一幕让笔者想到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的“教育即生活”。
记得在教学《傲霜篇》时,笔者把文章分析得详尽透彻,学生们也都跟着笔者的思路学得很有劲。可是,就在刚才,就是那喧闹声中传来的读书声在笔者心中激起阵阵涟漪。这么美的文章,这么诗意的景色,为什么不带学生走出教室,置身于大自然呢?教育即生活啊!早在多年前,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家们就告诉我们了,可是究竟要怎么理解这个观点呢?又要如何实施这个教育理论呢?
首先,“教育即生活”告诉我们教育具有实用的意义。以《傲霜篇》为例,教学这篇文章刚好是秋菊傲霜时。教学时,教师完全可以带学生走出教室,去观赏大自然中的美景,一边欣赏眼前的菊花,想一想自己会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一边读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是如何描写菊花的,还可以比较一下眼前看到的菊花跟课文中描写的菊花有哪些异同点。笔者相信,学生会很容易学到知识,也会注意课本知识其实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经常这样教学,学生们还会逐渐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其次,“教育即生活”告诉我们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在学校,学生作为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对象而存在,他们对社会生活还不了解,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他们显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这时,学校教育应该简化、净化、平衡社会生活,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并把握生活。
再次,“教育即生活”还意味着教育与人一生的生活共始终。现今,学校教育把孩子们培养成考试的能手,每天,教导学生们注重学习课本知识,反对他们去享受美好的生活。可是,走出学校后,面对多变的生活时,他们却常常手足无措。他们没有成为美好生活的创造者,甚至对摆在眼前的美好生活视而不见。
笔者希望,教育者们能反思现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生活为中心来指导教学,因为,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