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普速铁路建设时代,铁路沿线的照明条件极为有限,火车钻山穿隧,大多只能依靠车头的前照灯照明。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也必须凝神静气,提高警惕。而随着我国高铁线路的不断延伸,对沿线建设和车辆自身的安全要求自然越来越高。
时至今日,隧道照明已是铁路电气化建设的“标配”。
以正在建设的成贵高铁为例,大于500米的隧道都安装有隧道照明工程。而且隧道照明要比普通的照明复杂很多,隧道里除了安装常规照明灯具外,新建高速铁路还相应匹配建设了隧道照明监控系统。这个监控系统的作用不可小觑,一旦列车在隧道内发生故障,抢修人员可在隧道内任何一个位置不超过30米的范围内找到一个手动控制点,用来点亮隧道应急照明灯具,同时系统也会显示故障点位置,以便及时处理。当然,这对于故障以外其它时段的工作,比如检修、检查、施工等来说,也大大改善了工作环境,提升了安全保障。
此外,如果隧道长度大于3000米,隧道内就会相应建设逃生通道等防灾救援工程,隧道正线内的疏散照明灯也会显示出最近救援通道的距离,方便车上人员及时判断所处位置,及时逃生。尤其是列车如果在隧道内发生火灾,检测单元检测到灾情,隧道应急照明灯、风机、防护门等防灾救援系统就会自动启动,同时把灾情上传救援设备监控系统,救援力量可以第一时间赶往现场。
不仅仅是隧道照明,列车的前照灯现在也有了“高科技”。
过去,普速铁路车头使用的是氙气大灯,只有一对。这种灯的发散性和穿透性较强,在大雾天气里效果非常好,但是照射距离不够远,一般在80—100米左右,一旦超过就看不清了。如果前方照见放光的物体,还会产生较强的反光,严重影响司机的正常瞭望,同时也会产生视觉疲劳。
进入高铁时代,前照灯成为安全保障的重点提升对象,各个不同的动车组车型的前照灯数量都有大幅增加,不仅如此,高铁的车头灯光照度强,在350米内能清楚辨认前方物体;色温高,大大提升了司机眼睛对于光照的接受度和舒适度;寿命长,长时间照射可达到3000小时;最重要的也是最具人性化的是,动车组前照灯可以微调节,不仅让照射的距离更加远,也让司机的视野更加广阔。
宋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