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论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综合

第03版
师说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18年01月31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巧用史料教学,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长沙市稻田中学   夏瑜香

    摘要:在教育改革活动日益深入的过程中,史料在历史教学中“出场率”越来越高,若对其加以合理运用,往往能够对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更应借助于对学生的指导来使学生可以有效筛选信息,以此来探究历史,获得学习兴趣,加深知识印象。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史料知识;合理运用

    史料教学即根据历史教育的需要,围绕历史教学人物和学习目标,选用恰当的历史材料,引领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历史问题、领悟历史规律、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知识。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史料知识的意义

    (一)激发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自主了解一件事的前提在于对该事情感兴趣。故而,在教授初中历史时,教师应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合理运用史料知识,一方面可以对教学内容有所丰富,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学生产生“诱惑力”。因为史料知识往往具备丰富的人物特点和曲折的“故事”情节,如讲授《虎门销烟》一课前,教师可要求学生先行收集相关鸦片战争的资料,使学生充分了解当时中国的情况,以此对虎门销烟的意义获得更深刻的认识。虎门销烟对于中国而言,可以算得上首次真正意义上的“戒毒行动”。作为教师,可以将当时中国面临的困境和国际背景作为切入点来展开讲解,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史料既可以对学生产生启迪和感染,又能够进一步“活化”学生的思维乃至激发其灵感,令学生对历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找到”自己的感悟,在升华思想境界中增强历史责任感。而就教学本身来说,史料知识可以借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来将学习“主动化”,以此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二)使学生认识历史规律和历史知识

    很多时候,史料知识和初中历史教学密不可分。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史料知识——过少往往难以获得效果,而过多则喧宾夺主。只有把握其“度”,方可真正将历史规律及其本质加以揭示。如:在教学清末历史事件的过程中,教师可对史料知识进行恰当运用,以此使学生能够对各种不平等条约有一个“成体系”的了解,对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化过程有所体会,对“落后就要挨打”“少年强则国强”等道理有所领悟,激发其学习热情。

    (三)培养初中生对历史的学习能力

    在初中生历史教学活动中,应对学生的时空概念加以逐渐培养,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历史图表、年代计算方法等技能。除此之外,还应训练学生获取信息、理解、阅读的能力和口头、书面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使其学会独立思考。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人类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规律,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使学生可以客观地评价和认识历史现象、人物、事件。

    教师还要将教学依据定位为“教学需求”,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使其最大限度获得史料中的有效信息并加以判断、归纳、分析、整理。

    二、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途径思考

    (一)深化教材改革

    课程改革中,初中历史教材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课程的编排、结构的设置等层面变化众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教材的编写层面编年体体例基础上增加了专题模块,以之来促进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并借助于拓宽历史视野来辅助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二是在必修课基础上增加了综合型社会课、实践课、选修课之类,以之来将现实和历史相互融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观察、分析问题能力。三是调整和创新具体知识,如增加了关联社会发展内容,更注重面向世界,提升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联系等。这样的创新和调整可以有效地将历史学习生动化和形象化,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在此过程中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二)改革教学目标

    在此方面,应摒弃单纯依靠传统的知识传递方式,教师应首先改变教学方式,摒弃原有的简单机械的教学方式,转而注重价值观的培养、思想教育、智力和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对初中历史教学而言,课堂仍是最主要的教学阵地,因此要求教师彻底打破传统,在讲授基础上重新组织课堂教学,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把课堂还给学生”,尤其注重评价、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之来帮助学生建构属于自身的历史观。而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另一主要途径在于课外活动的开展,此方面包括开展历史调查、观看历史影片、组织历史话题辩论之类。

    (三)提高教师历史修养

    初中生历史素养提升的最主要阵地在于课堂,而后者最重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便是历史教师,只有其自身具备一定的历史素质,方可更好地发挥课堂和教材二者的组合能力,将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这一活动往往是提升历史素养最重要的一步。而教师的全面素质则包括了对历史客观评价的能力、道德品质、驾驭课堂的能力、丰富的历史知识等多个内容。

    (四)引导学生意识

    初中阶段是每个人接受能力最强、接受愿望最强烈的一个时期,同时也是三观形成的关键期。在此期间,学生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分析、判断能力还处于“幼年时期”,若引导不力,往往会很容易遭到一些消极思想的侵蚀。故而,在此阶段正确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非常重要。如在讲授抗日战争后,学生往往会强烈仇视日本侵略者,甚至引发民族仇恨,而面对这样的情况,历史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分析侵略者和民众之间的区别所在,并随后引导学生理解只有祖国强大,方可避免历史悲剧重演的道理。如此教学,一方面能使学生有效避免产生消极或狭隘思想意识,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其形成历史素养,并借助思想的完善来提升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三、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合理运用的建议

    (一)运用史料的过程中应该以教材为主体

    很多初中历史教学内容都颇为“丰富多彩”,除了阴影文字和大量图片之外,音像制品等辅助材料也为数不少。在教材体系中,史料知识同样是一个应予以重视的组成部分,教师应基于认真解读史料知识来对其加以相应的补充,以对教材的观点加以辅助作为目的,从而使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和学习进一步深化,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二)运用史料时应该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

    初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其思维也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过渡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们已经具备假设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并能够对推理过程、逻辑方法等方面的不同作出判断。而具体形象又会在其间对初中生的思维产生影响,表面的直接关系仍很大程度上会成为剖析和了解问题时的“关注点”,导致学生在了解现象的本质过程中难以突破感官经验限制——这样的情况注定了其对直观易懂的内容(包括图片、视频之类)更加容易接受。故而在史料的选择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一方面满足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兴趣。

    (三)运用史料时应该注意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时候是扮演“引路人”的角色,而学生才是其间的“主导者”。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并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任务、教学情景的设计中凸显自主学习层面各种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总之,将史料和教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但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彩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优化创新[J].教师.2015(35)

    [2]王春阳.问渠那得清如许——谈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5(95)

    [3]梁永恩.关于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水平的研究[J].学周刊.2014(02)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广告热线:(0731)84315156 传 真: (0731)84315156  订报热线: (0731)84326408
邮 编: 410071 邮 箱: kjxb0731-160@163.com  全年订价:99元 零售每份:2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01版:头版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师说
   第04版:人物
   第05版:文苑
   第06版:成长
   第07版:论坛
   第08版:广角
   第09版:科教新报·特刊
   第10版:科教新报·特刊
   第11版:科教新报·特刊
   第12版:科教新报·特刊
   第13版:科教新报·特刊
   第14版:科教新报·特刊
   第15版:科教新报·特刊
   第16版:科教新报·特刊
   第B1版:科教论坛
   第B2版:交流
   第B3版:论坛
   第B4版:新说
巧用史料教学,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关于湘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不足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