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综合

第03版
纵横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17年10月2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5年,中国教育跃居世界中上

    2017年10月18日-24日,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共十九大。十九大报告不仅回顾了过去5年的辉煌成就,还为13亿中国人民描绘了催人奋进的美好蓝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部署一系列重大教育改革、政策措施,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进展,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一串串数据向你展示过去5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巨幅画卷。

      各级各类教育全面提质增效

    教育机会不断增加

    2016年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04%,超过或相当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16年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7.5%,比2012年提高2.5个百分点,高于中高收入国家83.8%的平均水平。

    学前教育跨越发展

    2016年,全国幼儿园达到24万所,比2012年增加了5.9万所,增长32.6%;全国在园幼儿4413.9万人,比2012年增加728.1万人,增长19.8%。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7.4%,5年提高12.9个百分点,提前完成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70%基本普及目标,也超过了中高收入国家73.7%的平均水平。

    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得到巩固

    2016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4%,比2012年提高1.6个百分点,普及程度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

    2016年初中阶段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3.7%,比2012年提高5.3个百分点。绝大多数初中毕业生都能升入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新增劳动力绝大部分接受过高中阶段以上教育。

    高等教育向普及化迈进

    2016年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699万人,比2012年增长11.2%,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比例达到20%,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比2012年提高12.7个百分点,提前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40%的目标。

    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全国有1.2万余所职业院校开设了约10万个专业点,年招生规模930余万人,在校生达到2682万人,每年培训上亿人次。每年约有280万个家庭通过高职实现了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实现了教育代际向上流动。

    继续教育体系进一步健全,民办教育发展壮大。2016年接受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学生863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了1.2倍。民办教育不断发展壮大,2016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7.1万所,比2012年增长22.2%,各级各类民办教育在校学生4825.5万人,比2012年增长23.4%。

    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空前

    自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突破2万亿元、占GDP比例首次超过4%以来,我国教育走向快速发展之路,《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等一系列举措,助推教育托起中国梦。

    真金白银投入迎来教育大发展

    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中国教育投入已经在2012年以后超过了4%。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主要包括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等)总投入为38866亿元,比上年增长7.57%。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31373亿元,比上年增长7.36%。

    增加投入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数据显示,我国在师资培训上投入大量资金,培养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例如,国培计划5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93.5亿元,培训超过900万人次。旨在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如今已累计培训中小学教师940多万人次。对于职业院校教师,中央财政每年投入近7亿元,组织25万名职教教师参加培训。

    尤其是西部中小学教师,党和政府高度重视。2013年以来,中央财政核拨奖补资金112亿元,惠及130多万人。自2013到2016年,中央财政投入217.9亿元,在国家层面招聘农村特岗教师28万人。与2012年相比,农村特岗教师的工资性补助标准,西部地区从年均2.7万元提高到3.46万元,中部地区从2.4万元提高到3.16万元。

    加大资助力度让学生人生都出彩

    数据显示,从2011年至今,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1591亿元,从最贫困、最偏远的地区做起,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包括实施国家试点、奖励地方试点、改善就餐条件和补助困难学生。其中,营养膳食补助资金862亿元,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429亿元,食堂建设资金300亿元。地方财政也加大投入,截至2016年6月底,地方试点地区仅营养膳食补助一项就支出了230亿元。

    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可谓空前。仅2016年,全国累计资助学生超过9000万人次,比上年增加692.87万人次,增幅达7.6%,资助金额超过1600亿元,比上年增加128.51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期间,全国累计资助学生达到4.25亿人次、资助金额达到6981亿元,累计资助资金和财政投入都比上一个5年周期翻了一番。

     教育改革奏响最强音

    过去,人们常说“有困难,找片儿警”;时下,“教育片儿警”正在成为家长群里新的流行语。“教育片儿警”——责任督学的出现,让无数家长感慨多了个“知心人”。如果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有意见,家长都可以找他们反映、投诉;如今,全国超过99%的学校有了“教育片儿警”。

    依法治教?改革与法治是“鸟之两翼”

    这5年,教育部加强督导体系建设,全面强化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大功能,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教育改革成果。

    截至2016年底,共有1824个县(市、区)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继上海、北京等5省市之后,又有广东、福建2省全部通过认定。

    这5年,从《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到《民办教育促进法》,教育部配合全国人大完成了教育一揽子法律的修订工作。2016年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确立了非营利与营利分类管理法律依据,从法律层面破解了多年来困扰民办教育发展的法人属性、产权归属、扶持政策等瓶颈问题。

    这5年,从《职业教育法》到《校企合作条例》,从《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案到《国家教育考试条例》,从《学校安全条例》到《学前教育法》,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或正在调研起草,或修订完成,教育法律制度体系更为健全。

    这5年,完善以章程为统领的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全国普通本科高校章程制定核准工作基本完成。

    啃“硬骨头”?牵住招考改革这个“牛鼻子”

    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是重点、难点,也是公认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牛鼻子”。十八大以来,自恢复高考至今最系统、最全面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从招生计划分配、考试内容和形式等5大方面,明确改革主要举措。

    随后,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等关键配套文件相继出台。

    截至2016年,31个省(区、市)均已形成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2017年,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启动后的首批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两地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全国高考改革风向标;与此同时,高考加分项目得到有效清理规范,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全部取消,地方性加分项目减少63%。

    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分类考试招生改革取得重要进展,2016年高职分类考试招生人数占当年高职招生计划总量的比例从2013年的43%提高到50%以上。

    启动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依据的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考加分得到有效规范,同时注重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唯分数论”正在被打破。

    简政放权?政府不越位不缺位

    这5年,教育领域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和干预,教育“放管服”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部深化“放管服”改革,累计取消下放15项部本级教育行政审批事项,取消所有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取消2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取消11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教育行政许可事项。

    2015年,《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出台。到2016年,乡村教师补助中央奖补资金增至30亿元,比2015年增加30.4%,覆盖573个特困县,惠及100多万名乡村教师。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加快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统计显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覆盖了全国2600多个县近2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

      中国教育向社会交出漂亮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主动与国家战略对接,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经济建设主战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过去5年间,以中国高校科研创新为基的“中国制造”,正在见证中国的崛起。

    近年来,在国家科技三大奖通用项目中,高校获奖数占全国总数70%以上,产出社科重大成果比例占全国80%以上,专利申请数年均增长20%左右。高校智库也在为国家重大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承担各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34万多项,出版著作约11万部,发表论文131万篇,提交各类咨政报告4.3万篇。

    以2016年的国家“三大奖”评奖结果为例,全国高校获得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8项,占授奖项目总数42项的66.7%。全国高校获得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二等奖38项,占通用项目授奖总数47项的80.9%;专用项目评出一等奖3项,高校获得2项。全国高校获得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106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创新团队奖2项,二等奖96项),占通用项目授奖总数的80.3%。其中,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项目64项(一等奖3项,创新团队奖2项,二等奖59项),占通用项目授奖总数的48.5%。

    加强新型智库建设为治国理政建言献策

    2014年2月,教育部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布局全国66所高校的151个重点研究基地形成明显优势特色,推动重点研究基地转型升级。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6家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

    复旦大学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战略发展,发挥学科门类齐全、科研人才集中的优势,在2016年向上级部门上报各类专报500余篇,并协同其他机构专家上报专报150余篇,相关成果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以上领导批示达30次以上。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两个月后,西北政法大学组建了“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作为国家决策咨询机构、高水平法律研究机构以及高端特色法律智库,该研究院已向外交部、教育部提供“一带一路”法律咨询意见数份,并派员参与外交部“一带一路”重大法律文件起草工作和相关国际公约谈判。

    产学研深度融合服务创新驱动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成为社会各界共识和行动。

    2015年8月,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团队在世界上首次捕获了真核细胞剪接体复合物的高分辨率空间三维结构,并阐述了剪接体对前体信使RNA(核酸)执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机理,实现了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原创性突破。

    2012年,由北京交通大学牵头,联合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5年来,中心成员单位共承担轨道交通领域各类科研项目4000余项,其中高速铁路供电综合监控技术与设备、牵引供电关键设备安全运行检测技术与应用等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截至2015年底,中国高铁的运营里程超过1.9万公里,占全世界高铁运营里程总数的60%以上。高校对中国高铁技术领跑世界、走出国门起着重要的承载作用。

    (本报综合新华社讯、《中国教育报》等)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广告热线:(0731)84315156 传 真: (0731)84315156  订报热线: (0731)84326408
邮 编: 410071 邮 箱: kjxb0731-160@163.com  全年订价:99元 零售每份:2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01版:头版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纵横
   第04版:连线
   第05版:校园
   第06版:师说
   第07版:课堂
   第08版:人物
   第09版:湘韵
   第10版:科技
   第11版:教研
   第12版:探索
   第13版:成长
   第14版:论坛
   第15版:广角
   第16版:聚焦
   第B1版:科教论坛
   第B2版:论坛
   第B3版:新说
   第B4版:新说
这5年,中国教育跃居世界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