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彭静 通讯员 齐承平)10月24日午餐时分,东安县新圩中学179班劳动委员唐栋匆匆吃完饭,前往班级菜地,认真查看地里的小白菜长势如何。
“备地、送粪、播种、锄草、收割”这些农村庄稼活,对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学生来说不足为奇,但2000年以后出生的中学生接触甚少。他们不知道农作物生长过程,更不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滋味。
农村出生的孩子怎能不懂点农活?环顾四周,新圩中学三面环山,葱郁的旋帽岭、近旁的应水河围绕着占地137亩的学校。依着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该校校长王文创建劳动基地,把基地平均分派给每个班级,一个班级负责一块地,按照“班级管理,学生参与,老师指导”的原则,每周组织学生学习翻土、施肥、种菜、种花。主地种蔬菜,有黄瓜、辣椒、白菜、红薯、萝卜、茄子、大葱、韭菜等,菜地边角种花卉,有美人蕉、菊花、兰花、凤仙花等。每片地里长势不同的作物都体现着各班种植和管理技术的比拼。
刚开始时,有些学生厌恶劳动,连菜地里许多菜名、花名也叫不出来,甚至还闹出了把韭菜当大葱的笑话,但在这个“无字的课堂”中,他们亲眼见证了自己亲手种植的蔬菜、花卉从种子破土到茁壮成长的过程,感受到了劳动和收获的喜悦。
学生不仅学习到种植方法,新圩中学还将课堂搬进劳动实践基地,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和劳动场景作文;美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和摄影绘画;数学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实践编写应用题,指导学生测量、计算;生物老师更有用武之地,带领学生种植、观察、记录植物成长的过程。
每学期,该校都要对学生进行劳技考核,确保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内容包含能了解基本的养殖常识,能体验到劳动的可贵和创造的愉悦,能掌握一门简单的种植技术,会使用常用炊具和做简单的饭菜,会洗涤一些器具和小物件,会安全使用家用电器等。
新圩中学坚持以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实施素质教育开辟了育人的新途径、新载体、新模式。2016年,该校被评为永州市“勤工俭学示范学校”;2017年1月,被评为“湖南省中小学校劳动实践示范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