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课堂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综合

第03版
师说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17年08月30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元解读语文教材

    解读教材是语文教学的起点。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唯有首先与文本进行细致、广阔、深入的对话,才能在教学中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对教材的解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开展体验式阅读。我在教一篇文章之前一般不先看别人的解读,而是自己先慢慢品读,这种阅读才能获得最真实的感受,才能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教《鱼我所欲也》一文,经过三轮教学,我终于读懂“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的意思。我认为,这个案例说的应该是人的“自尊与面子”,而不是“义”。孟子所讲的“义”是指人们遵守的东西,是人们应该走的“路”。而案例中只是一类人不愿迁就、不肯附势的表现,这种行为充其量也只是个人的“自尊与面子”问题,为此而“舍身”,并不能看作“取义”。而且这种做法对自己的生命而言,哪一个是“鱼”,哪一个是“熊掌”?我将此观点向学生阐述,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体会。

    抓关键性句子。关键性句子有时能体现一篇文章的主旨思想。对参考书等资料上的观点,教师可以遵从但不能盲从。

    在教《台阶》一文时,我发现这几句话在教材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而且很有味道:“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我们家的台阶低!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这篇文章的着眼点在台阶,落脚点在地位、尊严。父亲日夜造台阶不是满足物质层面的需要,而是想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言为心声,每一篇文章的问世都有作者的写作动机,当我们了解写作背景后,往往就能真实地感受到文章传达的心声。

    比如,教《散步》一文,我在收集资料时意外发现这样一段话:2004年9月,在重庆举办的一次作文大赛上,有人问作者莫怀戚,《散步》是写尊老还是爱幼?或是既尊老又爱幼?他回答道:“看起来当然是既尊老又爱幼,实际上我骨子里是想写生命。”

    所以,作者写作的初衷其实是缘于对生命的思考,在对生命的珍视中演绎亲情、孝道和责任。据资料显示,此文写于1985年,作者的父亲刚去世,全家都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之中。作者在文章中看似平常的话语却蕴含着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与父亲相处几十年,说离开就离开了,作者既感慨生命的短暂,又感慨生命的脆弱。然后,我就从生命的角度在文章中找例证。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教材包含很深厚的内容,教师平时只要认真读、用心读,就一定会有收获。

    潘光华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广告热线:(0731)84315156 传 真: (0731)84315156  订报热线: (0731)84326408
邮 编: 410071 邮 箱: kjxb0731-160@163.com  全年订价:99元 零售每份:2元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01版:头版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师说
   第04版:连线
   第05版:家教
   第06版:文化
   第07版:课堂
   第08版:乐游
   第09版:湘韵
   第10版:科技
   第11版:百科
   第12版:留学
   第13版:成长
   第14版:法制
   第15版:论坛
   第16版:广角
   第B1版:科教论坛
   第B2版:论坛
   第B3版:交流
   第B4版:新说
“影像历史”润物细无声
“完美”的倒数第一
游戏里学关爱
“蜂”的甜蜜旅行
躲在帐篷里读书
多元解读语文教材